在他眼裡,好文章便是好文章,有道理便是真有道理。
……
河北東路,大名府。
一座書房內。
宣撫河北的富弼閱讀著《駁條陳十事書》,雙手微微顫抖。
“此文妙哉,妙哉啊!變法之路,九死一生,路不通,理應轉身。這場新政,不全是守舊派的阻攔,吾亦有錯!吾亦有錯啊!”
富弼想了想,潑墨執筆,寫起了請辭書。
……
河北大名府,一座豪宅大院內。
兩個身材曼妙、面容美豔的年輕女子正在為一名中年人按腰捶腿。
此中年人看罷《駁條陳十事書》,喃喃道:“哼,老夫就知新政長不了,此文定然是官家令蘇良所撰,這個蘇景明,官家還真是看重他!”
此人正是被外放的夏竦,如今在大名府過著半退休的豪奢生活。
……
而此刻,在河北真定府。
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權真定府事的歐陽修已將《駁條陳十事書》通讀了十餘遍。
“蘇良蘇景明,此小友有大才,有大才啊!此文不是在講新政之敗,而是在糾錯,糾變法之錯,糾大宋官場之錯,越看越覺有深意,不行不行,我定要將感受寫下來!”
歐陽修滿臉興奮。
自出使河北以來,歐陽修先後寫出了《河東奉使奏草》《河北奉使奏草》等系列文章。
其身不在朝堂,但言論卻總能在朝堂飄蕩。
他對寫文章有癮,乃是大宋朝最具攻擊力的鬥士,看到此文,他只遺憾此文不是出於自己之手。
……
兩浙路明州,鄞縣,一方田埂旁。
一名頭髮髒亂、衣衫上滿是油汙、年約二十來歲的青年,坐在一塊土旮瘩上。
一邊啃著一個冷饅頭,一邊閱讀著蘇良的《駁條陳十事書》。
“不愧與我王介甫為同科進士,景明兄真乃國之棟樑,改革變法,不可先行吏治,若讓我來主持,必然從民間財賦入手!”
其語氣篤定,形象雖邋遢,但聽其說話,便知不是普通人。
他不是別人。
正是與蘇良位列同一進士榜的王安石。此刻的他,正在鄞縣當知縣。
……
與此同時。
在眉州眉山的一座宅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