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起說完,衝著劉幫揮了揮手,開始沿著那陡峭的石階路,往山下走去。
那夥爬山客,剛才一直在聽著唐起和劉幫的說話,不時有人小聲說道:
“聽聽,頂峰上那兩個神經病,一直在說夢話,要制定什麼人類文明遷棲計劃。”
“哈哈,吃撐了吧,在發白日夢呢!”
“一定是科幻片看多了。”
“原諒他們吧,都是那些毫無根據的軟科幻,瞎寫害得他們中的毒。”
……
唐起透過全國學術論文查詢系統,獲得了一張“人才地圖”。
要找的自然科學九位頂尖科學家,以及社會科學九位頂尖專家,還有思維科學領域的那位哲學家,都能在這個學術論文系統裡,物色得到。
在唐國的學術界裡,每年都有五六萬博士生畢業,至今為止總數接近百萬。
但絕不是傳聞中的“碩士滿街跑,博士爛街上”,140個人裡頭,才有一個博士。
在這近百萬博士裡頭,怎麼來物色合適的物件?
先看他們論文研究的課題,能符合“專科基石”“偏向基石方向”的,會很少。這樣一來,起碼就砍掉了七成。
剩下三成裡面,再劃上一條年齡線,就能過濾掉大部分底蘊不足的博士。
然後再看他們實際成就,基本上就能定出廖為可數的幾十個人了。
唐起聯絡了協助員錢學正,按照這張“全國人才地圖”,把在錢學正附近的省市的人才,分發給了他。
其他的,則由唐起來召請。
花了五天工夫,唐起走訪了三位科學家,有兩位表示願意參與國際計劃,而另一位連跨兩省的科學家,卻謝絕了唐起的召請。
這讓唐起很痛惜。
那位謝絕的科學家,是唐起認為最有能力的一位,卻無緣參與最需要他貢獻智力與學識的計劃。
這無疑是國際計劃的最大損失。
後來,唐起偷偷打聽到,這位才幹一絕的科學家,拒絕的原因,竟然是在忙著變現資產,申請著混合國的綠卡。
知道這個原因之後,唐起反而釋然了——倒不覺得痛惜了。
……只能說,人各有志吧,人家也有生存的選擇權,沒必要去譴責什麼的。
只是,最終的命運如何,那就真不是唐起所能左右的了,只能憑對方的眼光來決定了。祝他好運吧。
在走訪尋賢的五天裡,唐起也一直在關注著國際時事的發生。
公然表態對東林國動武的混合國,還真的在抽調著佈署在太平泣西岸,周圍幾個同盟國的基地裡的空軍、海軍。
但卻遲遲不見行動。
這讓國際社會很納悶:平時這貨都是說幹,航母、軍艦、殲擊機馬上就出動的,結果這次愣是這麼拖拖拉拉起來了?
光打雷,就是不下雨。
有專業的軍事家,馬上分析出了一點要害,認為混合國這是在表演,沒準打東林國是假,趁機打唐國是真,建議唐國做好防範的準備。
一直以來,國際社會也是心裡明白得很,這混合國忽悠來、忽悠去,最根本的原則始終就是:誰動了我的乳酪,誰就是我的敵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