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琴,玉渺素給自己種的每一株牡丹花都取了名字。
這朵白牡丹叫塞外雪,這朵紅牡丹叫紅霞滿天,這朵黃牡丹叫豔陽高照...
可惜無人同賞塞外雪,無人同觀紅霞滿天,也無人同沐豔陽高照。
玉渺素回首自己五萬餘年的生命歷程,那最快樂的時光,竟然只有最短暫的四百餘年。
如果可能的話,玉渺素多希望自己還是那個無拘無束,率性而為的玉公子啊。
可惜,再也沒有這種可能了。
物是人非,終究是回不去了。
這個孤單的人從未有過半點改變,他對那人的思念已經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眾裡尋她千百度,卻尋不到那人身在何方。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一片深情,終究是辜負了。
殊途同歸,談何容易。
從前的玉渺素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小妖,為人輕視,無力捍衛自己的感情,無能為力沒有辦法改變就只能被迫勉強自己接受。
後來,玉渺素擁有了可以改變一切的能力,他還是不能隨心所欲,肆意妄為。
因為,玉渺素不願為了一己私慾而傷害別人,他寧願委屈自己。
同樣,玉虛宮的元始天尊也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雖然這位老者的有些決定是錯的,但是他的初衷肯定都是好的,只是有些事情,他選錯了方向。
封神之戰,闡教雖然沒有像截教那樣全軍覆沒,但是損失也是慘重的。
有很多人都去了西方教,元始天尊昔日引以為傲的崑崙十二金仙,再也聚不齊了。
文殊廣法天尊成了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成了普賢菩薩,慈航道人現在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懼留孫是懼留孫佛,還有從前的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現在該尊他為燃燈佛祖。
當師父的都走了,他們的徒弟自然也跟著去了西方教。
封神結束那一日,元始天尊並不開心。
這原因為何,別人不知道,玉渺素還會不知道嗎?
這麼多年的徒弟,說離開就離開,就那麼決絕的走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這個看起來有些嚴肅的老頭,他的內心是很柔軟的,他將每個徒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他不捨得孩子們離開他。
但是,還是走了,要走的人無法挽留,想留也是留不住的。
值得慶幸的是,元始天尊沒有看錯自己的愛徒。
玉渺素是不會離開元始天尊的,“老伯,兒子永遠都是玉虛宮的人,永遠不會離開您。”
至少也要有三萬年了,玉渺素終於又以兒子的名義做出了保證。
一半的原因是想讓元始天尊放心,另一半,也是因為玉渺素選擇妥協讓步了。
做人還是要懂得知足常樂更開心。
玉渺素現在就覺得很滿足,他有老伯,也有徒兒,有徒兒,將來就會有徒孫,有很多很多個徒孫。
楊戩相貌英俊,他的孩子一定也是儀表堂堂。
到時候,玉泉山有一大群孩子,一定會特別熱鬧。
想到這裡,玉渺素帶著笑容入睡了。
月落日出,又是新的一天開始。
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也重新開始了他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