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澠池,行宮,廷尉於真來見皇帝,報告奸細一事。
“陛下,有一奸細已招供,本縣還有兩個潛在奸細,新安縣有三個,皆聽命於張良屬下。新安以東之事,他並不知曉。”
子嬰下令,立即實施抓捕。
兩天後,子嬰啟程繼續向東,下一站是新安縣。
新安南郊某地。
原本這只是再普通不過之地,卻因為一件事而變得不普通。
十年前,項羽在這裡對二十萬秦軍降兵進行大屠殺。
下旬某天,子嬰帶著文武官員來到這裡。
對於秦軍被屠殺的地方,他不能不來。
某個老兵被帶了上來,在六國復國後,他參加過韓軍,親眼見證了十年前楚軍坑殺降兵。
子嬰道:“你給大家說說,當初項羽是如何坑殺秦軍。”
老兵把所知道的、把親眼所見詳細講述出來。
子嬰站在正中前方,臣子們分列左右兩邊,傾聽著老兵的講述。
老兵說,二十萬降兵是分批在不同地方被殺。
是由楚軍事先埋伏,把手無寸鐵的降兵騙到事先設伏之地,然後突然間進行屠殺,在這種情況下,降兵根本無法反抗。
降兵被屠殺後,分別在多處地方被埋。
嬴子嬰所在之地,是被掩埋屍體最多的一處,有五六萬降兵屍體被埋此處。
二十萬將士慘死在新安,上至皇帝,下至各級官員,無不懷著沉重的心情。
講述完畢後,子嬰朗聲道:“大秦會銘記新安,歷史會銘記新安。朕要在這建造紀念館,讓後人永遠銘記。”
眾臣雖不知紀念館為何物,但大家都能看出了皇帝用意。
潘延年道:“項羽殺我二十萬將士,大秦絕不會忘記項羽之罪行。”
趙佗道:“此仇不可不報,項羽遲早會被大秦所滅。”
韓生道:“項羽罪大惡極,待滅楚國後,定要公開處決項羽和項家之人。”
眾臣紛紛訴說著,有些人還情緒激動。
陳平道:“陛下可釋出詔令,取項羽項上人頭者,重賞十萬金。”
要是釋出這樣的詔令,雖不可能真的有人因此殺項羽,卻能向全天下表明秦國皇帝的決心,有明顯的政治意義。
王元道:“陛下,臣贊同丞相建議。”
隨後,又先後有多人發言贊同。
子嬰朗聲道:“朕帶眾卿來此,並非要挑起仇恨。為何夏人之間會互相殘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天下未統一。始皇帝統一天下前,諸夏相互殘殺。始皇帝滅六國,但未做到人心統一,六國餘孽再造反,再相互殘殺。朕要重新滅六國,一統天下,不僅要疆土統一,更要人心統一。”
皇帝的思維和眼光,真是與眾不同,眾臣無人能及,無不佩服。
子嬰繼續道:“朕要建造紀念館,是要讓世人銘記,正因為天下四分五裂,夏人之間相互殺戮,才會有這樣的悲劇。誰阻擋諸夏一統、誰破壞統一,誰就是夏人的罪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