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來說,秦軍比他想象中要難打一些,但他還是比較有信心。
戰事持續膠著,雙方都不斷有士兵倒下。
長矛兵持續傷亡,原本整齊排列的長矛兵,在逐漸傷亡後,露出了缺口。
楚軍長鈹兵、戟兵趁機衝入。
長矛兵後面的秦軍迎戰,戰事又再繼續膠著。
在這些秦兵中,有少部分參加過上次由趙佗指揮的函谷關大戰。
在那次大戰中對陣的是韓軍。
他們把韓軍跟楚軍向比較,楚軍戰力更強。
望著前方戰況,龍且開始有些急了,又再派出萬人隊加入戰鬥。
楚軍有了生力軍加入,秦軍假裝難以抵擋,邊打邊撤。
龍且露出了笑容,秦軍終究還是抵擋不了。
在交戰地點兩側山林,潛藏著大批騎兵。
在東邊山林,王翳和部下們在此,在望著山下戰況。
騎兵們都摩拳擦掌,要在出擊後多砍敵人腦袋。
在以往,騎兵用鋼刀砍殺敵人,那只是操練而已。
騎兵們盼望著實戰,透過實現檢驗新式武器、新戰法的成效。
王翳道:“我軍出擊,得避開長矛兵。長矛太長,只要把長矛向前伸出,可有效遏制衝鋒的騎兵。”
秦勇道:“敵軍兩翼沒有長矛兵,若我們猛攻敵軍中軍,必然能衝亂,甚至可威脅戰陣中央的龍且。”
王翳點頭道:“我軍有數萬騎兵,把握很大。只要衝亂中軍,前軍必然受到影響,引發全軍混亂。還有伏兵在後面等著,龍且逃不掉了。”
在秦軍戰陣中央,站在戰車上的韓信,密切觀察戰況。
必須要跟楚軍消耗一段時間後,挫敵銳氣,才是騎兵出擊時機。
一旦騎兵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擊敵陣,在短時間內決定戰爭勝負。
————————
蒼龍道以南三十里,辛韋帶著三萬士卒來到這裡。
他先仔細觀察地形,這裡勉強可以伏擊,但地形算不上太好,如果楚軍事先有偵察、防備,伏擊難以成功。
韓信說過,當敵軍倉皇撤退、潰退時,不可能再先派斥候仔細偵察,那時候秦軍追殺而來,楚軍根本沒時間去先偵察。
辛韋把士兵、寒鴉箭部署在合適位置,在靜靜等待著。
對於用寒鴉箭殺敵軍,辛韋有很高的期待。
寒鴉箭那密集的箭支射出,只要敵軍在特定距離,必定難以倖免。
更何況,還有大量的連弩嚴陣以待。
要是運氣好能把龍且射殺,他更是大功一件。
想到即將用這種大殺器收割敵軍,秦軍官兵們為之興奮。
這支三萬人的秦軍,下轄有五個都尉,分別在不同位置指揮部下。
其中,有個名叫吳封的都尉,就跟隨在辛韋旁邊。
吳封問道:“辛將軍,楚軍傾巢而出,我們何不趁機奪取敵營?”
辛韋道:“我也向韓將軍提過此問題。韓將軍說,龍且不是庸才,必定會留下足夠兵力留守。在敵軍主力失敗前,不是奪取敵營的好時機。等前方我軍擊敗楚軍主力後,楚軍逃回這裡,我們再伏擊。就算有少量殘兵逃回大營,我們可把楚營圍起來,讓楚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楚軍必人心惶惶,那時候攻取大營,事半功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