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接過,開啟取出紙張開啟一看,顯出高興之色。
“鄒離成功說降,兵不血刃拿下洛陽!”
他把戰報給三女過目。
三女都喜悅起來。
王思道:“恭喜陛下,有鄒離這樣的良才,是陛下之福。”
薄貞道:“祈禱靈驗了!鄒離成功勸降,抵得上千軍萬馬了。”
子嬰開心道:“鄒離城防堅固,要是攻城,勢必會付出很大代價。鄒離成功勸降,避免了我軍和韓軍大量傷亡,作用抵得上千軍萬馬。”
只要沒死的韓軍士兵,很快都會成為秦民,交戰導致韓兵死亡,同樣是損失。
回到咸陽後,嬴子嬰提筆回覆,對鄒離進行書面表揚,指示韓信要不惜代價儘快拿下虎牢關。
目前,在函谷關對面的壁壘,源源不斷地從官道上運動到洛陽。
洛陽成為了東進軍團大本營,糧草物資的重要中轉站。
————————
陝縣,縣城、鄉衙都張貼了告示,在已投降、被俘的韓兵中,凡是發現有在本縣的人,都會公佈出來。
陝縣東邊某村,嚴臨帶著下轄一吏員,在鄉衙吏員帶領下來到這裡。
嚴臨手中還有一個本子,本子裡寫著本村男丁從軍人員中被俘、投降人員名單。
僅僅是張榜公佈還不夠,訓導部吏員要親自通知到每家每戶。
原則上,訓導部每個小隊負責一個鄉,人口多的大縣需要兩個中隊,小縣配備一個小隊即可。
按照這個配置,一個吏員相對應負責數百人的教化。
嚴臨這個小隊,負責陝縣柳東鄉六千餘人,這次帶著下轄吏員來這個村子工作。
鄉衙吏員來到某家家門口,大聲道:“張大嬸!”
一中年婦女出來。
嚴臨道:“張大嬸,剛剛查到了,你兒子被俘虜了,現在關在函谷關那邊。”
“我兒還活著!”
張大嬸十分激動。
嚴臨道:“無論降兵還是俘虜,都是大秦子民,皇帝陛下愛民如子,不殺降兵俘虜。”
張大嬸問道:“我兒什麼時候能回來?”
吏員道:“最快兩個月就能回來了!”
他順便問道:“張大嬸,兒子不在家,日子過得還好吧?”
張大嬸嘆息道:“兒子不在,地裡的活忙不過來。只有我和媳婦在家,春耕少種了四成。”
嚴臨關心道:“家中還有多少糧食?”
張大嬸道:“夏收後,糧食肯定不夠,可能撐不到秋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