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並未在丹陛上方位置,而是命人把丹陛上的椅子抬下,跟大家距離更近,方便議事。
子嬰道:“諸位在教化降兵中,都做得很好。我軍以後收復的失地會越來越多,諸位以後的工作,是要教化百姓,跟以往教化降兵有所不同。到底該如何做?朕想聽聽諸位意見。”
曾陶道:“陛下,在叛賊治下的韓國百姓有兩種。第一種,是原洛陽京畿周王室治下百姓,有三十餘萬;第二種,是原韓地百姓。”
陳平介面道:“陛下,韓地那邊有訊息,洛陽百姓對韓國不太認可,始皇帝后期和二世皇帝時,之所以怨恨朝廷,是因徭役過重,要讓這些人歸心並不太難。要讓原韓地百姓歸心,有些難度。”
子嬰道:“正因為有難度,才需要訓導部去教化。”
苗鞏道:“陛下,臣是第一大隊第五中隊長苗鞏。臣認為,可宣揚天下一統的好處,和天下四分五裂的壞處。七國之人皆為夏人,周天子東遷後,數百年來,夏人之間相互攻伐,死傷累累。唯有天下一統,所有夏人歸於一國,夏人之間才不會再有戰爭,夏人中的男丁才不會上戰場戰死。”
他原本是第三大隊第一小隊隊長,後來升任中隊長。因第五中隊長工作不力被降職,由他頂替第五中隊長,吏員嚴臨接任第一小隊長。
子嬰道:“苗隊長說得在理。有些人說,我大秦滅六國,是侵略、是不義之戰,是秦國侵略他國,才引起戰爭,導致男人戰死。收復失地後,當地肯定會有不少百姓這麼認為,又當如何?”
蔣侗道:“陛下,臣是第九大隊長蔣侗。臣認為,可跟他們說,始皇帝滅六國只用了十年,而其他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延續了數百年,若天下不統一,男人戰死由兒子上,兒子戰死由孫子上,永無消停。一旦天下一統,這種夏人之間的殺戮就會停止。”
子嬰向眾人問道:“大家覺得如何?”
有數人發言表示認同。
一人道:“陛下,臣是第二大隊第七中隊長陽廷彌。臣認為,以後凡是大秦收復之地,免除當地賦稅、徭役一年,一年後,也得要輕徭役,不能再重蹈十數年前大秦徭役繁重之覆轍了。要以此跟百姓們宣揚,陛下愛民如子,在大秦治下,百姓日子會過得更好。”
陳平介面道:“陛下,有關中巴蜀作為根基,所收復之地免賦一年,完全能承受。至於徭役,在新收復之地,若有各種工事,可暫時用出錢聘請人做工事這法子解決。”
子嬰認可陳平的建議,點頭同意了。
他指示道:“在新收復之地,每個縣最少配置一箇中隊,每個鄉最少一個小隊。吏員們要不定時進村,把村民聚集起來,講解朝廷政策,說說大秦近期發生了什麼好事、大事,宣揚朝廷如何如何體恤百姓。可舉例說,某地百姓如何擁戴朝廷、日子過得如何如何好。把我們想要他們知曉的事情,讓每一個人都知曉,引導百姓思想。”
“訓導部要關注所轄百姓思想變化。降兵中有少數頑固分子,各地百姓中肯定也有,要及時發現這種人,將之記錄起來,讓擁護朝廷的人密切注意。如若耐心教化,頑固分子也有可能最終歸心。如若仍然不能歸心,只要這些人不煽動百姓、不危害大秦,可放過他們。若敢煽動造謠,蠱惑人心,堅決處理。以前六國餘孽,肯定少不了暗中造謠,後來徭役繁重,他們才有機會造反。以後,大秦朝廷所管治之地,絕不能存在一個不服教化、蠱惑人心的害群之馬。”
皇帝說話的時候,每個人都凝神傾聽。
皇帝話音落下,每個人都鼓掌。
子嬰掃視鼓掌中的每個面孔,以後要讓天下百姓人心統一,要靠這些人去努力了。
掌聲停下,陳平朗聲道:“陛下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我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絕不辜負陛下!”
當天,鄒離已啟程趕往韓地。
第二天,曾陶帶領首批訓導部官吏,在士兵護送下向東出發。
韓國,澠池縣。
秦國崛起後,對韓國不斷蠶食,在秦昭襄王時期,澠池早已被韓國割讓給秦國。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為免除後顧之憂,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澠池之會”。
秦軍破陝縣後一路東進,沿途各鄉衙官吏,要麼是事先逃跑,要麼是向秦軍投降。
秦軍有韓國地圖,能清楚各鄉衙所在位置。
這天,秦軍來到了澠池縣城外。
跟上次在陝縣一樣,秦軍並未立即攻城,而是用箭把勸降書射上城樓。
這個縣的守軍依然是不肯投降。
韓信下令攻城,費了一番功夫,把澠池城池攻破。
秦軍衝入澠池,把敵守將斬殺。
拿下澠池後,韓信決定,在繼續東進的同時,分出兩路兵馬。
第一路攻取東南邊的宜陽縣。
第二路北上,奪取茅津渡口。茅津渡是黃河中游重要渡口,渡口對岸是趙地,阻止趙軍南下。
————————
洛陽,將軍府,守將丁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