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區的日子裡,累計有數百人病死,還有數百匹戰馬因馬蹄磨損過於嚴重而被宰殺。
夏侯嬰道:“苦日子到頭了,只要我們一直往北走,一定能走到匈奴人地方。”
草原便於行軍,軍中還有數千馬匹,可騎馬前行。
戚宗道:“我們的糧食不多了,得走快點。”
王吸道:“三國聯軍大敗,我們撤退後,音訊全無,或許陛下會很掛念我們,得趕快把訊息帶回去。”
李左車派出五百騎兵作為先鋒,先一步向北挺進,到了匈奴人地域後,懇求那邊派人運送糧食南下,再用最快速度把訊息帶回趙國。
此後,殘餘聯軍部隊,在靠近山區的邊緣地帶行軍,時而會進山打獵,偶爾遇上羌人部落,毫不客氣洗劫一空。
北上後一段時間,偶爾遇到被匈奴洗劫過的部落,被匈奴人殺害的羌人屍體。
中原人不會像匈奴人那麼沒人性,他們只是單純劫掠,只要羌人不攻擊,他們也不會再去殺戮。
大半個月後,聯軍到了西套平原。
——————————
趙國,邯鄲。
有訊息了!終於有訊息了!
聯軍殘存官兵的訊息傳到邯鄲,兩天後,趙歇在朝會上談論此事。
陳餘道:“李左車、戚宗、田叔乃敗軍之將,回來後,該重重懲罰。”
張耳道:“不僅趙軍敗了,韓軍、齊軍同樣敗了,連匈奴人都敗給秦軍。非我趙國將軍們過失,實乃秦軍太狡猾,趙軍還能回來一些人,已經是謝天謝地了。陛下,臣認為,不僅不應該懲罰,還應慰勞歸來的將士們。”
李齊出列道:“陛下,臣贊同丞相之言。在軍隊回來時,建議陛下到城外迎接。”
他是李左車叔父,秦末趙國復國後,跟李左車一起投奔趙王歇,參加過鉅鹿之戰。
張敖出列道:“丞相所言甚是。出征大軍慘敗,許多將軍都戰死了,剩下的將軍們,肯定痛心疾首,應當好好慰勞他們,重新振作起來,共抗暴秦。”
還有好幾個臣子發言贊同。
趙歇當場作出了決定。
在趙國復國之初,陳餘和張耳是最重要人物,後來,陳餘逐漸失勢,手中的實權越來越少。
——————————
駱甲和楊喜率軍回到了咸陽,子嬰在朝會上接見兩人,讓兩人跟眾臣說說深入韓地後的經過。
談及在韓地大肆破壞,韓軍卻毫無辦法,臣子們都笑了出來。
楊喜道:“陛下,那些韓國官吏可害怕了,各鄉衙的官吏,見到秦軍,就像碰上鬼一樣,老早就躲得遠遠的。”
少府丞劉棟道:“韓國由張良說了算,皇帝就是傀儡,我秦軍騎兵在韓地肆無忌憚,那就證明張良無能。”
尉繚道:“事實上,張良在韓國的威望已大受打擊,遠遠不像大戰前那樣被許多老百姓擁戴。”
子嬰道:“楊校尉,你再說說如何打敗韓軍騎兵。”
楊喜再具體說出來。
外表粗狂的他,是個直性子,把經過原原本本說出來,既沒有加油添醋,也沒有刻意隱瞞。
即使沒有經過人工加工,這個戰鬥經過和結果,已足以讓朝臣們興奮了,麒麟殿內,洋溢著愉快的氣氛。
有人稱讚駱甲善於指揮,善於創造機會,也有人稱讚楊喜、兩個都尉,以及秦兵作戰勇猛。
子嬰道:“駱甲將軍、楊校尉表現都很少,立下軍功。待會留在這裡,一起用膳。”
這次入韓,兩人都有立功,但還沒有到升爵、升職的程度,在軍功薄記錄著。
用膳時間到了,皇帝和臣子們在麒麟殿用膳,楊喜單獨一桌,有幸在這一起吃飯,既興奮又緊張、拘謹,原本吃相不太好的他,表現得斯斯文文。
散朝後,駱甲、楊喜、陳平留下。
子嬰道:“楊校尉,趙佗將軍讓你跟韓地百姓說的話,你都說了吧?”
楊喜道:“回稟陛下,臣進入過許多百姓家中,跟韓人說過多次。有些人始終對我軍敵意,有些韓人聽到臣說的話後,覺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