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人都是高高興興,唯有韓信有些鬱悶。
嬴子嬰明確說明,爵位可世襲,但只能世襲三代,第四代之後要被收回。
並且這種侯爵,跟軍功爵中的最高一級“徹侯”不一樣,屬於特殊增加的侯爵。
宣召完畢後,嬴子嬰道:“這只是初步冊封,其他未封侯的卿家還有機會。尤其是原本項羽、劉邦投奔過來的人,你們都有機會。每隔十年,朕會重新評定,適當增加侯爵名單。”
這次返回咸陽,嬴子嬰要做的事情很多,要進行一系列改革,恢復太尉官職是其中一項。
太尉既相當於後來的兵部尚書,但又有所區別,兵部尚書只有軍事管理權,沒有統兵作戰的權力。
太尉是有統兵作戰權力,有皇帝授予兵符便可調兵作戰。
在太尉空缺這段時間裡,太尉的職權歸集於丞相身上,讓丞相權力更大。
“始皇帝初期,尉繚辭去太尉一職,這個重要職務一直空缺,也該恢復了!趙佗…”
太尉這個官職,重要性僅次於丞相,趙佗既有軍事才能,亦有政治能力,不僅能統兵作戰,還能治理國家,處理政務,嬴子嬰要把趙佗其他才能發揮出來。
趙佗出列,說道:“臣在!”
嬴子嬰道:“太尉一職,由你擔任吧,把大秦軍務給我打理好了!”
趙佗跪下,說道:“謝陛下信任,臣定當不負所托。”
對於皇帝的決定,沒有臣子提出異議。
嬴子嬰又道:“太尉一職的職權,需要改革。太尉不能在統兵作戰,只有管理許可權,處理全國軍務。管理權和統兵權剝離。”
臣子們同樣沒有異議。
皇帝要說的事情很多,這僅僅只是開始。
嬴子嬰朗聲道:“諸位卿家,大秦人才選拔制度,是否有改進之處?”
在很長一段時期裡,古代人才制度,要麼是舉薦制,要麼是一些門閥貴族長期把持重要官職。
秦國人才制度,以舉薦製為主,由臣子舉薦人才給皇帝,由皇帝量才適用。
張蒼出列,說道:“陛下,大秦制度比原六國都要好,臣想不出來,還有何需要改進之處。”
沒有臣子再發言了,是他們實在想不出來。
許多人覺得,或許皇帝又會有奇思妙想,有制度創新。
大業皇帝的奇思妙想太多了,是歷代皇帝所沒有。
只聽嬴子嬰道:“科舉制,我們可以用科舉制來選拔人才。”
對於這個新鮮詞彙,臣子們自然不懂其中含義。
“所謂科舉制,是………”
嬴子嬰把科舉制的基本含義說出,再進行具體講述。
他說的科舉制,分為文科(選拔行政官員)、理科(技術人才)、武科(選拔軍事人才)三大類,
對於文科,不考核四書五經、詩詞歌賦,而是實際的處理政務的能力,是要選拔實實在在的人才,而不像後來科舉制那樣,官員沒有辦事能力,全靠聘用副手來處理。
至於理科,涵蓋了各種技術,只要是技術發明創造,或者在某些領域有所突破,都有機會被朝廷任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