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後,張良讓家人收拾細軟,做好出行的準備。
兩天後,張良拿到一家五口新的身份信物,一家帶上一些錢財離開了。
————————
太原郡西北,匈奴繼續南下,一路劫掠。
鍾離昧率軍趕到,要扼制匈奴人,率軍跟匈奴兵血戰,累計發生多次戰鬥。
“弟兄們,保衛大秦國土、保護百姓、殺敵立軍功!”
這天,鍾離昧、欒布的帶領下,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將匈奴人擊退,扼制了匈奴南下的勢頭,讓匈奴難以再佔到便宜。
由季布、秦勇率領的騎兵,繼續跟由冒頓率領的匈奴兵對峙。
一直對峙下去不是辦法,這裡有好幾萬秦軍騎兵,也難以再佔便宜了。
擺在冒頓面前有兩種選擇,第一是跟秦軍決戰,第二是撤退回去。
就算是撤退,這次入關收穫豐厚,不枉此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秦軍兵力。
冒頓沒有跟秦軍騎兵決戰的打算,也沒這個必要,匈奴人入關只是為了劫掠,不可能長期佔據關內地域,冒頓下達撤退命令。
此後不久,在這邊的匈奴兵有序地撤出關外,秦軍重新奪回了雁門關。
————————
西域,康居國交界處,鄒離帶著使團在這裡西行,他要去更西的地方,聯絡更多的國家,傳播大秦威名,現在是要前往康居國都城面見康居王。
忽然間,一隊士兵衝來,這是康居國計程車兵。
鄒離能看出來,對方士兵們的武器仍然是青銅製作,鋒利程度比鋼製武器差了不少。
跟隨鄒離而來的翻譯,跟士兵們說明身份,沒料到對方不懷好意,康居士兵把他們都抓了起來,說要抓回去當眾處決。
跟隨鄒離的秦兵中,有兩人及時騎馬逃跑,要趕往東邊向駐守月氏國的秦軍報訊。
鄒離被押送著來到康居國都城,被押著在都城行走,鄒離一路留意觀察這邊情況,康居國人口不多,都城大小和人口相當於秦國一個縣城。
這裡的人,服飾和樣貌跟月氏國相差不大。
不久後,鄒離被押入王宮,見到了康居王。
康居王三十餘歲,一連絡腮鬍,一臉的敵意。
鄒離大聲道:“大秦國皇帝派本使來到西域,不希望跟西域諸國為敵,還望大王不要為難使團。”
相應的人員把話翻譯過去。
康居王很是來氣,道:“哼!月氏屢屢欺負康居,你們秦國讓月氏臣服,那就是與康居為敵,康居雖是小國,也不會屈服。”
對於月氏跟康居國關係,鄒離在前來之前有所瞭解,兩國之間有些恩怨,他希望能調停化解,最終在秦國的領導下團結起來,由秦國制定規則、維護秩序,這是皇帝的長遠規劃。
鄒離道:“大王誤會了,秦國從未有欺侮康居國之意,月氏向秦國稱臣,秦國會約束月氏國,不得再欺負周邊小國,我這次專為康居國而來,是為康居過著想。”
康居王一聽,面色大為好轉。
鄒離又再說了一些話,康居王叫人給他鬆綁,以禮相待。
鄒離在康居國待了下來,跟康居王深入交談,康居願意跟秦國進行貿易,但不同意結盟,只能是經濟往來和互不侵犯。
鄒離不急於強求,讓西域諸國先跟秦國有密切聯絡,再逐漸對其施加影響,這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
他再透過康居國,瞭解跟多西域情況,康居國西邊、西北邊是諸多小國,南邊是大宛國,西邊南邊是安息國,大宛國再往南是大夏國。
這些國家,都是鄒離要聯絡的物件,就算無法在政治方面產生影響力,也要爭取有貿易往來,為秦國爭取更大的利益。
鄒離走遍了都城大街小巷,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又跟康居王和臣子們多次交流,讓他們對大秦有初步的認識。
待了半個月後,鄒離離開康居國,前往更西更南的地方,計劃在半年後啟程返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