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眾多的匈奴兵來了,秦軍有人策馬往南疾馳,向李必報告。
在平常,輪流分出數千人巡視,其餘在蕭關外的營壘中
如果大敵來犯,營壘中的主力會趕來馳援。
這批為數眾多的匈奴兵,乃是由冒頓親自率領,他並不急於立即發動攻勢,命令全軍讓馬匹步行前進,鋪天蓋地向秦軍壓了過去。
很快,數千秦兵集合起來,列陣迎戰。
秦兵們沒有害怕,而是興奮,他們覺得,有連弩這種神兵利器,已方勝利是必然的,敵人越多,無異於送越多軍功。
草原上,雙方相隔兩百丈對峙起來。
在匈奴兵這邊,冒頓位於前方,他注視著前方秦兵,隱約可看見秦兵手中武器。
這次親自帶兵前來,既是要用新戰法對付秦兵,亦是爭取奪取秦兵新武器,要帶回去研究。
冒頓命令五千人出戰,特別囑咐要按照新方法作戰。
五千匈奴兵策馬步行,緩緩向前。
秦兵們做好作戰準備。
然而,當匈奴兵靠近至三十餘丈時,卻停了下來,張弓搭箭。
“衝……”
都尉一聲令下,一批秦兵向前衝去。
“嗖嗖嗖….”
敵兵弓箭射出,百餘名秦兵、數十匹戰馬中箭。
眼看即將衝近射程內,秦兵們拿著連弩對準前方,準備射箭。
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匈奴兵立即調轉馬頭往回跑。
背後由冒頓單于親率的主力,有足足五萬人,他們張弓搭箭,只要秦兵進入射程,將會射出數以萬計的箭。
秦兵哪敢過於靠近,追擊百丈後返回,順便把中箭倒地計程車兵的連弩拾起來。
隨後,出戰的匈奴兵重新調轉馬頭,再次向秦兵走來,再次重複上次的戰法,在三十餘丈外射箭,秦兵追來時立即後撤。
這是冒頓專門針對秦騎兵的戰法,讓匈奴兵始終跟秦兵保持二十五丈以外的距離,讓秦兵連射武器無法發揮作用。
兩輪射擊,秦兵折損兩百餘人。
都尉看出來了,匈奴兵是故意這樣,要是這樣打下去,只會白白損失兵力。
他下達命令,讓部下換成弓箭作戰,再派人把這個情況通知三十餘里外的李必。
雙方都採用弓箭作戰情況下,秦兵和匈奴兵各有優劣。
正當冒頓另外派人從左右兩翼包抄時,李必率領秦軍援軍來來,足足有萬餘人。
雙方激戰起來,秦軍奮勇作戰,擋住了敵軍攻勢。
後來,有秦軍步卒來支援,採用射程更遠的踏弩,列陣而戰,採取三段擊方式不間斷射擊,匈奴兵根本無法衝近。
在沒有勝利的情況下,出戰的秦軍並不會離得太遠,確保倒下計程車兵的連弩能及時撿回來。
冒頓既無法取勝,又難以搶到連弩,只得下令撤退。
戰鬥結束後,李必迅速把情況向王元報告。
敵軍已發現小連弩秘密,有了針對性戰術。
王元做出指示,將部隊部署在蕭關一帶,如果有匈奴兵來襲,騎兵和步卒都可迎戰。
蕭關以南以山地為主,不適合匈奴人作戰,除非匈奴兵能大部隊突入,否則無法威脅到南下的秦軍。
王元命令李必,就在蕭關外嚴防死守,只要能抵擋匈奴人進攻即可,不宜追擊,現在還不是跟匈奴兵大部隊決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