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秦軍在隴西由韓信作為主將指揮作戰,還打了個小勝仗,項羽覺得是時候出兵滅秦了。
為了滅秦,項羽先徵召了二十五萬軍隊,要是不夠,還有預備隊。
隨著項羽一聲令下,大軍浩浩蕩蕩出發。
皇帝離開彭城後,由丞相范增坐鎮,處理楚國政事,為前線大軍籌備糧草。
章邯也留在彭城,做“工尹”這個官職該做的工作。
雖然還是這個官職,這幾年來深得項羽歡心,項羽將章邯的秩俸提升了兩級,只是更高的官職中沒有空缺,暫時難以再升官。
項羽出發後,章邯寫好書信,讓潛伏在彭城的自己人送回秦國。
——————————
丁復的死訊傳到齊國。
劉邦把該做的事情做足,選好地方作為丁復的靈堂,他親自前往弔唁,在靈堂上為之哭泣流淚,慰問丁復的家人,並且對丁復爵位進行追封。
劉邦把表面功夫做得十足,他很會演戲,丁復家人對皇帝很是感激。
齊國的臣子們同樣如此,都覺得劉邦是好皇帝。
劉邦對這種手段,早已爐火純青,他唯一擅長之處,就是馭人,對於籠絡人心,早已是得心應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暴露出他最真實的一面。
弔唁完畢後,蕭何嘆息道:“陛下,要滅秦不易啊!先後有周勃、丁復兩員大將陣亡,出征二十五萬將士,不知還會折損多少人。”
劉邦道:“朕希望每個將軍都好好的,但要除暴秦,犧牲在所難免。”
蕭何道:“項羽已經出兵了,定會猛攻武關。暴秦軍隊被大量牽制,武關守軍定然不會太多,說不定還真有可能被項羽攻破。”
劉邦道:“只能催促李左車儘快攻入關中滅秦了,絕不能讓項羽先入關中。”
要是被項羽坐收漁翁之利,被他搶先佔據關中,就算暴秦被滅,對於三國來說,只能算作是勝利了一半。
這不僅是劉邦的看法,同樣是趙歇、張良的意見。
——————————
曹鎮秘密返回韓國後,把從騰其口中打探出來的“絕密情報”,把在秦國的所見所聞,向張良詳細報告。
張良聽到報告後,誇讚了一下,說道:“這次做得很好。”
隨即再嘆息一聲:“只可惜啊!未能得到火藥、震天雷的秘密。”
那天晚上在白沙村,秦軍用上了火藥,果然厲害。
曹鎮道:“秦國百姓都對秦軍很有信心,卑職覺得,我們要滅秦,代價或許不會小。”
戰事才剛剛開始,嬴子嬰就給自己找後路。
張良仔細想想,沒有了長城、關隘防線,滅秦成為可能,如若嬴子嬰國君是懦弱之人,這屬於正常。
在嬴政初期,韓國就對秦國卑躬屈膝,以求自保。
但是,按照以往嬴子嬰的表現來看,不像是懦弱之人,難道真的是裝出來的?
他又再詳細想想,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張良對於劉邦這個人的真實面目,是有所瞭解。
劉邦能做出賞識人才、重視人才的舉動,能為得到人才而高興,為失去人才而傷心。
然而,這都是表象,張良還覺察到了劉邦的更本質一面。
嬴子嬰平常表現,跟本質一面不一樣,那也不足為奇。
如果聯軍勢如破竹,嬴子嬰根本沒有談判的籌碼,聯軍直接攻破咸陽,勿須跟暴秦談判。
但如果嬴子嬰有抵抗之力,最終秦國雖逃脫不了被滅國命運,先為自身攢夠談判籌碼,為自身謀後路就正常了。
如果能談妥投降條件,可讓聯軍少遭受許多兵力損失,用這個換取嬴子嬰性命,不失為很划算的選擇。
張良對滅秦之心很執著,只要能滅秦,以保全嬴子嬰性命作為條件,從理性來說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