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設三軍統帥,由朕坐鎮隴山,居中排程。”
如果是軍隊出征對外征戰,君主不能隨便御駕親征離開國土,現在是在本土,家門口作戰,不存在這個問題。
聽到如此,趙佗略顯失望。
隨後,子嬰再發出一連串的命令,讓西邊長城守軍多派斥候,密切留意隨時有可能出現的敵軍。
第二天,韓信帶著小隊人馬出發了,到隴西南邊視察地形。
子嬰專門派出善於繪畫的人跟隨韓信,繪製地形圖。
秦國幾乎每個老百姓都知道,三國勾結匈奴大舉攻秦,全民皆兵,保衛大秦,秦軍厲兵秣馬,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
黃河以北,西套平原,在現代時,這裡又被稱為寧夏平原,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
這裡水草豐茂,土地肥沃,現在到了夏季,正是草長得最茂盛的時候,到處綠油油一片,許多地方有成群結隊的馬牛羊,匈奴人快樂地放牧。
兩天前,這裡來了很多很多人。
由李左車率領的三十萬大軍,跟北路軍分開後繼續向西,穿過後套平原後折向南,沿著黃河北岸行軍。
這一路上,大多以平原草地為主,利於馬車行走,雖然路途遙遠,糧草運輸線長,但運輸起來並不算困難。
現在是夏季,河套地區不熱,也不太冷,氣候適宜,天黑時聯軍停止行軍,多數士兵就地躺在草地上睡覺,節省時間不搭帳篷。
只有少數軍官,才會在帳篷內歇息。
兩天前,大軍進入了西套平原。
河套平原再往南一段路程,是秦國西北處的蕭關。
這天,李左車召集眾將開會。
大帳內,集合在一起的武將有數十名。
趙軍有戚宗、孟舒、田叔等人;
齊軍有灌嬰、夏侯嬰、柴武、丁復、王吸等人。
韓軍有田集、馮欄、舒印等人。
李左車道:“匈奴跟我們合作,我們在匈奴地盤上運輸糧草,安全自然不會有問題。離開草原再往南,是秦國西邊,我們還要在繞到隴西郡南邊,需防備秦軍襲擾糧道。”
灌嬰道:“李將軍,匈奴人善騎射,出兵十萬跟我們一起,如若由匈奴人保護糧道,何懼秦軍偷襲。”
孟舒道:“可匈奴人不歸李將軍管,他們喜歡劫掠,恐不願意做這等無獲利之事。”
王吸道:“那該如何是好?”
夏侯嬰道:“廣武君頗有李牧將軍之分,或許已有對策。”
李左車指著地圖上的蕭關,說道:“若秦軍襲我糧道,需從蕭關出兵,我們先派兵攻打蕭關一兩日,讓秦軍全力防守,然後在蕭關外駐紮,建造營壘,在營壘前遍佈鐵蒺藜、陷馬坑,使得秦軍無法出來,可保糧道無憂。”
田叔道:“廣武君妙計,有廣武君領兵,這次定能滅秦。”
田集道:“廣武君指揮排程,張丞相很放心,韓軍會服從軍令。”
韓國有軍功爵激勵官兵,他率軍出征,聽命於李左車,覺得失敗機率很低,這就是來撈軍功的。
他是張良提拔起來,是張良絕對心腹,皇帝密詔讓他得勝返回後,把兵符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