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尉繚把本郡的郡丞、監御史,以及番禺縣縣令、縣丞、縣尉等在番禺城的官員全部召集起來,宣佈朝廷派人前來一事。
聽到這個好訊息,大部分官員為此高興著。
唯獨一名郡丞例外。
官員們散去後,剩下任囂、趙佗、郡丞三人。
郡丞對任囂道:“大人,下官有句話不知當講還是不當講!”
任囂道:“有何話直說。”
郡丞道:“天下七國並立,朝廷已無力再管治嶺南。本郡有大量兵馬,若派兵突襲桂林郡、象郡,定可成功,再封鎖零渠,掌控整個嶺南,大人可自立為王。”
任囂當場大怒,命人將這郡丞拉出去斬首。
——————————
同樣在七月底,象郡郡尉馬宣抵達布山縣跟鄒離見面。
八月初,一艘大船、若干小船在江面上,鄒離、謝崗、馬宣上到船上,在兩千餘士兵護送下,順江而下(現代的西江)前往南海郡。
船隊航行十天後抵達番禺,在番禺城南的碼頭停下。
任囂帶領官員們在這裡迎接。
鄒離上岸見到任囂、趙佗和其他官員。
番禺城,郡尉府。
鄒離、任囂、謝崗、馬宣四人席地而坐交談著。
鄒離道:“看到任人大無恙,皇帝陛下能寬心了!”
任囂聽後一怔。
鄒離解釋道:“陛下說,尉繚丞相和郡尉任囂,皆是朝廷柱石。然兩人皆年事已高還未國操勞,陛下記掛著任大人身子。”
皇帝把自己跟丞相相提並論,又關心自己身子,任囂有著小小的感動,顯出愉快之色。
他說道:“勞煩陛下掛念。請鄒大人回咸陽後轉告陛下,臣身子尚好,還能繼續為朝廷鎮守嶺南。”
隨即,鄒離站起來,正色道:“本官要轉達陛下詔命,請把趙佗將軍喚來。”
很快,趙佗進來了,鄒離把門關上。
隨即,鄒離取出一張摺疊的布帛,將之開啟。
“陛下有命,任囂、謝崗、馬宣、趙佗四人一同過目。”
四人湊了過來,一起看著布帛上書寫的內容。
布帛寫著,關東中叛賊,朝廷定會一一清剿,若有需要時,三郡需集結兵馬,由趙佗為主將帶兵北上,人數最少十萬。
後面還寫著,嶺南各郡縣官員們,替朝廷鎮守嶺南,辛苦了!縣丞以上官員,全部秩俸升一級。
布帛最後寫著,讓四人繼續鎮守好嶺南,隨時聽候朝廷詔令。
在布帛右下方,蓋著皇帝玉璽印。
秦國中央朝廷,跟嶺南已經沒有可連線道路,嶺南各官吏俸祿,完全是靠本地賦稅發放。
雖沒有升官,秩俸升一級,也算是晉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