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離道:“大王,該不會是去嶺南?”
子嬰道:“沒錯,正是去嶺南。鄒卿先到南海郡,見任囂、趙佗,轉達寡人之意,讓兩人鎮守好嶺南,待朝廷有需要時,再集結兵馬北上增援。”
隨後,他再把任務做更詳細交代。
鄒離表示,一定會完成任務。
只要大王有任務給他,他就高興。
子嬰當場在紙張上寫好內容,密封好。
他再命人取來地圖,這是嬴政駕崩前繪製的嶺南地形圖,將之交給鄒離。
在鄒離臨走前,子嬰道:“前往嶺南,路途遙遠,鄒卿一路保重!”
——————————
秦王嬰三年,公元前204年,一月下旬。
齊王劉邦舉行朝會。
秦歷是以十月為歲首,齊國不採用秦歷,以一月為歲首。
蕭何擔任丞相後,同樣採用“上計制度”。
齊國下設有五個郡,數十個縣。
經過統計,總人口為382萬,軍隊由原本六七萬擴充為十三萬。
在劉邦剛成為齊王時,齊國各地還偶爾反抗。
蕭何採取得當措施,安撫百姓,使得百姓人心歸服,到去年年底,所有抵抗力量皆被消滅,劉邦穩穩掌控了整個齊國。
在蕭何的有效管理下,去年齊國莊稼秋收獲得了豐收。
齊國的漁鹽之利,也被蕭何充分挖掘出來。
把鹽賣到趙國、韓國、魏國,獲利豐厚。
整個齊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象。
朝會結束後,只留下蕭何、曹參、樊噲等少數臣子。
劉邦道:“有丞相打理齊國,寡人高枕無憂也!”
蕭何道:“大王,暴秦未滅,我們還需跟趙國、韓國一起,共抗秦國。”
曹參道:“還有楚國,大王不知何時才不用再看項羽臉色。”
曹參被劉邦任命為“司馬”,負責練兵和軍政,在臣子中地位僅次於蕭何。
在各國起兵復國抗秦時, 項羽軍事實力強大,劉邦就是隻能做小弟,處處看項羽臉色行事。
項羽登基楚王,更是高高在上,以天下共主自居。
對於這個,劉邦看不慣,跟著一起打天下的弟兄們也看不慣。
劉邦問蕭何道:“丞相,齊國國力,可否抵得上楚國?”
在以前,他在項羽面前低聲下氣,那是不得已為之。
蕭何道:“項羽恢復分封制,此乃一大錯。齊地乃富饒之地,臣有信心,五年後齊國國力定不差於楚國,若有十年,齊國定會國力最強。”
曹參道:“臣會練好兵,讓齊國軍隊不懼楚、秦。”
蕭何道:“要練兵,齊國有人、有錢糧,差的是良馬。子房說過,蒯徹出使匈奴一次未成,以後或許還有機會。”
齊國、韓國,都迫切希望有匈奴良馬裝備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