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捲起褲管、赤著腳在田裡耕作,他用力按著耕犁,耕牛在前面拉著,帶動犁鏵翻土。待耕牛到了田埂時,拉一下繩索讓耕牛轉彎。
盛夏實在酷熱,子嬰和農夫們,都戴著斗笠遮擋毒辣的陽光。
在田埂上站著的朗衛們,同樣戴著斗笠。
實在太辛苦了,子嬰汗如雨下,旁邊的農夫同樣如此,那汗味臭臭的,實在不好受。
農夫道:“大王,在沒有曲轅犁之前,懇耕速度慢很多,還更加費力。”
在來自現代的子嬰看來,古代什麼都落後。正因為生產力低下,生產效率低,人們的生活過得實在艱苦。
在工業革命後,生產力才會飛躍式發展。
好不容易熬了半天時間,子嬰這次作秀時間夠了,上田把手腳洗乾淨吃飯。
吃過飯後,子嬰並沒有急著回去,還要順便進行視察,視察耕牛畜養情況。
古代以農業立國,農業是國家命脈,每個朝代都對農業極為重視。
在秦國,耕牛由國家統一畜養,每個縣都有專門養牛的人。等到農忙需要用牛耕作時,借牛給農夫耕作。
附近的村落是個大村,就有畜養耕牛的人。
縣令把本村嗇夫叫來,嗇夫帶著子嬰來到養牛人這邊,這裡有個大牛棚。
“拜見大王!”
這個養牛人名叫銳,恭敬行禮。
子嬰道:“牛養得如何?”
銳回應道:“稟大王,尚好。”
子嬰道:“帶寡人去瞧瞧!”
銳帶著子嬰進入牛棚。
在這裡,銳負責畜養的牛,有七頭小牛、八頭母牛、一頭公牛。
就算畜養牛,也有更細化分工,這個牛棚只負責養母牛和小牛,小牛長大能夠耕作後,再交給其他負責畜養成年耕牛的牛棚。
子嬰看到,有三頭母牛肚子都很大,已經懷孕了。
有兩頭小牛還很幼小,在吃著母牛的奶。
另外有兩頭牛接近成年了。
子嬰問道:“八頭母牛,都能生小牛嗎?”
秦國法律法規極其嚴格,對於方方面面都規定得很詳細。
比如養牛,如果負責餵養十頭成年母牛,若其中有六頭不生小牛的話,養牛的人就有罪。
如果由於飼養不當,一年死三頭牛以上,養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懲罰,縣丞和縣令也有罪。
銳答道:“稟大王,有一頭母牛去年成年,至今還未懷有小牛,就是那頭母牛有問題,或許真的不能生,就因為這樣,去年養牛最好的被其他村的人奪去了。”
如果母牛兩年都不能懷孕,會改變用途,改為用於耕作的牛。
在秦國,每年正月進行養牛大規模的評比,賞給飼養牛最好的那個人酒和肉,免除一次兵役,多發三旬的俸祿;養牛養得最差的那個人,不僅要被公開批評,還要罰兩個月的俸祿。
章邯的表字為“少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