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得好,王元、周允、佟威都注視著韓信,看看韓信如何回答。
有人問他問題,韓信很高興,這更能展示出自身高明之處。
韓信答道:“若敵軍在與我軍對陣時按兵不動,一定是有險要的地勢可憑藉;倘若敵軍持續地向我軍挑戰,很有可能是要引誘我軍首先出擊;倘若看到樹木無風而動,一定是樹林中有敵兵悄悄而來;倘若看到有塵土低飛並且範圍很廣,定然是敵軍的步卒正在進襲途中;”
“倘若敵人言辭強硬並且做出向我軍進攻的模樣時,定然是在準備撤退;當敵軍忽而前進,忽而又後退時,定是在引誘我軍進攻;倘若發現敵軍扶物而行、精神不振,肯定是敵兵已經飢餓難忍;倘若發覺敵軍對有利的時機卻不加以利用,可斷定敵軍肯定已相當疲憊,無力再前進;倘若飛鳥在敵軍的戰陣群集棲飛,則表示敵人陣營已開始空虛;”
“倘若在夜裡聽到敵人陣地喧譁吵鬧之聲,則是敵軍內部對作戰十分恐懼害怕;倘若敵人的軍隊渙散,十分混亂,是因為敵人主帥正喪失應有的威勢;倘若敵軍的旗幟混雜紛亂,則表示敵人內部已經大亂;”
“倘若敵軍的將軍不斷地發怒,則表示作戰的形勢讓他們感到無可奈何,敵軍對取勝已喪失信心;倘若敵軍獎賞、刑罰都過於頻繁,表示敵軍主將已無力扭轉內部混亂之局面;倘若敵軍送來貴重之物,盡說甜言蜜語,則斷定敵人想私下講和;”
“倘若……”
韓信滔滔不絕地說著,說出能想到的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神了!真是太神了!就連精通兵法韜略的尉繚和王元,都已經被韓信折服了。
其他文官就更不用說了。
有些官員在想,韓信有如此才能,希望做上將軍,或許不算狂妄自大。
“來人,給韓信水喝!”
韓信說了很多話,口渴了,子嬰叫人送水。
內侍送來水,韓信喝下兩觴水。
子嬰繼續道:“眾卿若還想考察韓信,繼續提問。”
接下來,又先後有人問韓信問題,韓信皆是對答如流。
從朝會開始,僅僅是考察韓信,就花了近兩個時辰。
經過考據,朝臣們無不被韓信的軍事才能所折服。
最後,終於沒有人再問問題了。
鍾平說道:“大王,韓信是大才,有大才來投,大秦之幸也,請大王重用。”
盧德道:“如若不重用,那是浪費人才。”
先後有十二人發言,希望重用韓信。
看著如此情形,韓信從沒有如此興奮過。
然而,有兩個人始終很冷靜,那就是子嬰和尉繚。
待眾臣發言完畢後,子嬰目光再投向尉繚,問道:“丞相以為如何?”
尉繚道:“從韓信口中所說來看,的確是大才,的確堪當上將軍。”
連丞相都這麼說了,韓信就更是屁顛屁顛的。
很快,尉繚話鋒一轉,說道:“在數十年前,趙國有一個趙括,口中能說出來的,恐怕不差於韓信。焉知韓信不是紙上談兵之趙括。”
子嬰點頭道:“丞相說得沒錯,要能夠打勝仗,經得起考驗,才是最好證明。”
秦王和丞相的話,猶如在韓信頭上潑了一盆冷水。
原本韓信還很興奮,對於即將被任命的官職,有著很高期望值,現在看來,高不到那裡去了。
子嬰目光投向韓信,開口道:“韓信,你今日說了這麼多,看上去是很有才能,但沒有實際戰績來證明。寡人不可能一開始就給你做將軍。寡人封你為建忠校尉,秩俸八百石,待日後你做出功績,寡人自會論功行賞。”
校尉已經是屬於中高層軍官了,擔任校尉官職,秩俸一般是比二千石或二千石,子嬰只給出秩俸八百石,是要預留足夠的上升空間,等韓信以後立功,有更大的晉升階段。
“臣謝我王!”
韓信跪下謝恩。
一開始做個校尉,韓信覺得還算過得去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以後一定能憑軍功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