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要忙於政事,肯定不可能親自操辦,吩咐一個臣子去辦就行了。
王氏兄弟在跟隨子嬰回來咸陽後,都沒有偷懶,兄弟倆既勤讀兵書,也勤練武藝,以求能再有所提升。
這兄弟兩人,性情大不相同。
王元比較正正經經,愛鑽研、勤于思考各種問題,為人處事能做得比較好。
王威則喜歡吹牛,愛開玩笑。
隨後,子嬰跟王元一起下象棋。
按照象棋造詣而論,子嬰在現代的時候比較一般。
王元的棋藝進步很快,在棋局對弈中游刃有餘。
子嬰能感覺出來,王元對自己是故意想讓,他在棋局中,一般經過艱難對弈後才不幸落敗,這種故意不太容易讓人覺察出來。
這次兩人對弈五局,子嬰贏了四局。
子嬰不去說破,也沒必要說破。
第二天,子嬰把奉常張劍叫到書房,吩咐他替王元物色正妻人選,必須在功臣或現任大臣家中挑選。
——————————
聯軍撤軍後,各自返回自身國家。
函谷關對面便是韓國國土,函谷關距離新鄭只有八九百里。
大軍撤退後,韓王成和張良不久後便回到了新鄭。
張良迅速行動,整頓朝政,推出各種措施。
二月下旬這天,新鄭王宮,韓王成舉行朝會。
韓國雖然國土面積小,只有區區百餘萬人口,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同樣有各級部門和官員。
作為丞相的張良,首先出列道:“大王,二十餘年前,暴秦滅韓,韓國的文字、錢幣、度量衡,全部被暴秦所禁止。如今韓國已復國,應當恢復。”
他話音落下,韓王信立即出列,說道:“丞相所言甚是,原本韓國的一切,都應當恢復。”
其他人紛紛發言,一致贊同張良的提議。
戰國時期的文字,主要分為五種。
有韓、趙、魏、中山、鄭、衛共同使用的晉系文字;
有燕國獨有的燕國文字;
有齊、魯、邾、滕、薛、莒、杞、紀、祝、倪、任等國使用的齊系文字;
有楚、吳、越、徐、蔡、宋等國使用的楚系文字;
有秦國獨有的秦系文字,是由繼承了西周王室文字特點演化而來,稱為“大篆”,秦國滅六國後,將大篆簡化為小篆。
這方面一致透過後,張良話鋒一轉,再說道:“暴秦雖是韓國之敵人,但有許多值得韓國學習之處。比如商君之法,因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強大、使得秦軍如狼似虎、使得普通百姓得以封爵。七國中,韓國國土最小、人最少,除了要有堅定盟國外,還需有強大軍隊才能自保。臣認為,韓國可實行商君之法。”
此言一出,猶如重磅炸彈,現場很快就炸鍋了。
臣子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韓成臉色不太好看,他對眾臣朗聲道:“丞相之提議,眾卿意下如何?”
在昨天,張良就單獨跟韓成說過,希望能實行商君之法,並且詳細闡述了這樣做的理由。
在戰國時期,除了秦國外,各國都有貴族,韓國也不例外。
韓成是希望恢復原本韓國的制度,不贊成實行商君之法。
但他本身是由張良擁立起來,韓國軍政大權都由張良掌控,當場不便反對,希望眾臣出來反對,迫使張良放棄這個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