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將軍的亞父,范增說的話具有很大分量,諸王頓時不再嚷嚷了。
眾人只得承認現實,帥帳討論起來。
李左車道:“軍心不穩,糧草不濟,不得不退兵了!”
張良道:“定是那老奸巨猾的尉繚,囑咐使者須毫不想讓,看準了我們拿秦國沒辦法。”
燕王韓廣道:“我們就這樣走了,不甘心啊!”
趙歇道:“六國聯合,在暴秦最弱之時還不能滅秦,日後恐怕很難有滅秦機會。””
范增道:“楚國也不甘心,可到了如此地步,也只能退兵了!”
六國皆曾經被秦所滅,無不對暴秦恨之入骨,沒有人希望退兵,卻又拿秦國沒辦法,現場被壓抑、鬱悶的氣氛籠罩著。
劉邦始終沒有發表意見,他才不關心怎麼退兵,對於是否滅秦,關心度亦不高,他在為自身前途而煩惱。
此時的項羽,鬱悶得很,對於未滅秦就退兵,是一萬個不甘心。
范增看著項羽的神情,對眾人道:“撤兵一事,事關重大,上將軍還需細細思量,諸位先各自回營,兩日後再來。”
他了解項羽秉性,知道項羽一時還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讓眾人先回去,再好好開導項羽。
待眾人離去後,范增道:“羽兒,既然暫時無法攻入關中,不如就此罷兵。要滅秦,唯有智取,先撤兵,往後再想辦法智取。”
項羽喝下一口悶酒,反問道:“函谷關對峙一年有餘,折損十餘萬人,亞父至今想不出滅秦之法,撤兵後便有辦法?”
范增道:“在戰場上難以滅秦,不等於沒有其它辦法。”
他指出,秦國能挺住,主要因素是出了嬴子嬰這樣的君主,還有丞相尉繚,可派人前去刺殺。
對於動用刺殺手段,項羽可不太看好,以前嬴政有好幾次被人刺殺,皆安然無恙。
范增又再指出,因為大軍壓境,戰時秦國防備極嚴。等撤兵後,以後秦軍或許有防備鬆懈之時,再尋找機會。
范增還說,項羽作為盟主,以後只要有需要,可再聯合五國共同伐秦。
本身沒有能夠有可行性的滅秦之法,只是情勢不得不撤兵,耗下去只會浪費更多糧草,數十萬男人從軍,還會影響不久後的春耕,范增要促使還不太情願撤兵的項羽,最終下達撤退的命令。
項羽仍然在喝悶酒。
范增再道:“羽兒,你與虞姬一別近兩年,你思念虞姬,想必虞姬也同樣思念你!”
的確,項羽是非常思念虞姬,只恨遲遲未能滅秦,好回去跟虞姬團聚。
“亞父所言甚是,既然無法滅秦,也該回去了!”
提起女人才最終肯回去,范增搖頭嘆息,頗為無奈。
第二天,項羽派人通知在函谷關的鄒離,同意撤兵。
兩天後,聯軍數十個最重要人物,再次齊聚楚軍帥帳。
鄒離再次來到此地,當眾宣讀秦王詔書。
詔書內容,是講明希望跟六國化干戈為玉帛。
當然,這只是表面功夫。
做做這表面功夫,讓項羽和聯軍有個臺階下。
六國跟秦國的仇恨並未消除,以後隨時還有可能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