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批閱奏章多了之後,新奇感消失。
子嬰越來越感覺到,批閱奏章屬於枯燥乏味的事情。
作為一國之君,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要做好君王這個位置,要做個明君,並不容易。
該做的事情必須要做,並且要做好,要不然就是昏君、庸君。
比如批閱奏章,有些官員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上奏。
有些則是在奏章中溜鬚拍馬屁。
子嬰將這種奏章,定義為“垃圾奏章”。
還時常碰到垃圾奏章。
這天,子嬰看到成都縣縣令的奏章,奏章中說,得知大王喜歡稻米,他特意挑選出最上好的稻米送來咸陽。
對於這類拍馬屁的奏章,子嬰以“寡人知道了”回覆。
漢中上庸縣令在奏章中說,聽聞大王腿有疾,大王身子可好!
子嬰回覆:寡人很好!
巴郡某縣令奏章說,三日前捕獲盜賊一名。
子嬰回覆:此等小事不必稟報寡人!
也有很多奏章是向子嬰講了實質內容。
隴縣縣令在奏章中說,從河套遷徙到本縣的百姓皆已安置好,軍馬牧養一切如常。
四月初這天,子嬰收到尉繚的奏報。
奏報中說,可派一說客前往聯軍大營,說明秦國對六國無敵意,說出和解之誠意。
尉繚特別分析,雖然六國聯合攻秦,但不可能都鐵板一塊,就算不能完全和解,也要儘量減少他們對秦國的敵視,減少對秦國仇恨之心。
尉繚又還說,不能現在就派說客,還需再扛一段時間,最少要扛到秋後。要讓聯軍明白,秦國希望跟六國和解,絕不是乞求,要是不肯和解,秦國隨時迎戰,奉陪到底。
久拖下去,聯軍糧草不濟,更有助於秦國。
等到聯軍退兵後,再想辦法分化瓦解。
“這個尉繚,的確有才能!”
子嬰很高興。
尉繚這個人才,有謀略又善於做戰略規劃。
能戰方能止戰,要能扛住聯軍的進攻,不懼怕六國聯合,才有和解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