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他突然想到了朱元璋。
老朱同志的大明王朝就是一片廢墟上建立的,而且老朱還全國禁商,但洪武朝反而成了明朝國力的最鼎盛時期。
比永樂朝還猛。
見駱永勝閉目不言,寇凖便繼續開口道:“大王,眼下各省建制基本完成,物價司、官辦鹽鐵、官辦商號,百姓的一切生活所需都可以在朝廷的定點商號買到,物價又定了紅線標準,沒人願意經商了。
這是全國一鍋飯,分給所有人吃,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恐怕不會有商人,就算有,也很難出現大商人,國家的財政恐怕近幾年都不會景氣。
臣斗膽,還是覺得應該適當放寬些吧。”
駱永勝閉上了眼。
不經商,國家的財政就一定沒法得到改善嗎?
周公旦那時候也是全國禁商,杜絕商人,能實現國家大同、國民小康嗎?
還是說支援商人,透過適當放寬政策來讓一群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後富?
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啊。
想了許久,駱永勝最終睜開了眼。
“不改,全國禁商!
民間除了手工業作坊、釀酒、茶館、酒樓、飯莊、青樓等人對人的服務性商業行為允許存在以外,所有買賣貨物的商號都不允許開設。
要將官辦的商號,以後官辦的也不用商這個字,改叫供銷社,把供銷社開到縣一級,百姓所有的日常所需都可以在供銷社買到,貨價嚴格按照物價司指導政策來走。
全面杜絕商人從中倒買倒賣的牟利行為,百姓如果想要賣糧、賣手工品也可以賣給供銷社,不給地方惡霸、村霸壓價收糧、收物牟利的機會。
凡是倒買倒賣的一律為非法經商,從事經商而不事生產者,地方要一律嚴懲,視其情結判處十年以上勞期直至死刑!”
沒有商人的國家一定窮嗎?
未必!
沒有商人的國家一定弱嗎?
也未必!
無論是改革還是將國家專政走到底,對現在的大楚或者駱永勝來說,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既然都是摸石頭過河,那就只能選一條。
駱永勝就不信,全面禁商之後,大楚還能亡國不成!
全面鼓勵自由資本的趙宋被各種異族政權吊打,而全面禁商的洪武朝,都能打到貝加爾湖端了蒙古人的老窩。
一個沒有商人的洪武朝歲入比全面放開經濟,甚至號稱資本主義萌芽的明中後期多了近十倍。
可見萬事無絕對。
或許這般舉例子並不妥當,但矛盾論大家都懂。
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
現在駱永勝定下了第一個國家目標,可國家沒錢,沒法實現,怎麼才能擠出錢來,成了全國上下都要去思考的事情。
“全面禁商,堅定不移的全盤推動國家專營,將制度性專權先深入貫徹到縣一級,而後由地方君衛隊努力下鄉村宣導,孤就不信,國家離了商人還能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