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欲行大一統,何謂大一統。”
把寇凖打發去東京,讓其為刀對先宋留下計程車大夫階級進行大清除,是駱永勝的手段。
也是他欲實現國家大一統的後半程計劃。
單純從政權政治的角度來分析,大一統不是泛意義上疆域的統一或者說文化的統一,因為這兩樣都可以慢慢實現。
尤其是疆域,多少叫統一?
這是從來沒有過一個明確的面積。
若是科技力和交通力足夠,將整個地球統一或許才能叫大一統。
政權統一的標準,在於政權結構中每一個人的思想是否統一。
這就好比後世有這麼一句話。
‘這個世界很大,實際上卻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姓資、一個姓社。’
這句話說的就很對,姓社的國家絕對容忍不了姓資的幹部。
我們必須選用和挑選姓社且堅定不移支援社的幹部來做官。
這才能叫統一。
楚軍已經攻克、接手了先宋留下的所有疆域,從國家地域的角度來說,這已經算是統一了山河,可戰場上的勝利並不足以讓駱永勝心喜。
他在杭州的時候就發出過這個感慨。
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大楚,是一個新興的王朝,這個新興的王朝成分很是駁雜。
文、武的思想有些混亂,各自內部中的派系也開始出現,文官集團又因為大量接受了前朝降官,那就更加不夠純粹了。
為何當官、當官為何、如何執政、執什麼政?
這個問題駱永勝也好、內閣也罷,大楚的中央一直沒有出過明確的綱領性檔案,這一點上甚至都不及趙恆呢。
起碼人家趙恆還提過文武七條,規範和指導百官為官之行為標準。
大楚有什麼?
沒有執政思想的統一,那這個政權就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繼而得出這個國家非統一之國家的論證。
東京權貴逞兇的案子不是突然,而是必然,也是駱永勝一直等著的。
他需要一個藉口和插手點來推動執政思想大一統。
“孤已經同嚴真說過了,抽調五百名有過在軍中進行講課經驗的君衛隊老政工到吏部官員教育司報道,接下來,咱們需要對舊有官僚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再教育行動。
另外吏部的官員監督司也要趁著這個機會,對舊官僚進行一次詳細認真的摸底,有劣跡惡行的,要及時揪出來,明正典刑不能在高抬貴手了,務必使這一次的再教育過程中不存在漏網之魚出現。”
成文領了命,不過沒有急著離開,而是駐足在駱永勝身後開口道。
“父王,寇閣老畢竟是前臣,這事他能做好嗎。”
讓寇凖拿尚方寶劍去殺以前的同僚,那這寇凖能狠下心、下得去手?
“他是內閣首輔,所以孤更要去試探一下,他的思想能否與孤達到一致。”
這話說的駱成文心頭一凜,不由自主的打一個哆嗦。
自己這個父王,之前對寇凖所有的禮賢下士都是帶有目的的!
國家儘早的完成統一、消弭戰亂,需要寇凖出仕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