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作弊這種蠅營狗苟手段當了官,還能指望其當一個好官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必然是一個所謂懂得‘人情世故’的混子,這種官員只會是政權的蛀蟲,活著也是浪費糧食。
大楚沒有尊重人權法案,駱永勝的規矩就是最大、最權威的律法。
他說了立斬不赦,那就絕不可能有商量的餘地。
誰也不敢徇私!
因為考生太多,這第一屆國考被分成了七天進行,每天都有上千份考卷送進大元帥府。
為了審卷,駱永勝親自坐鎮,會同政務閣三名閣臣耿百順、魏稟坤、駱成文,以及吏部尚書周正、禮部尚書兼江西布政使褚季五人一道組成了審卷組。
特晉駱成文入閣當然是駱永勝的手筆,自有考量。
考卷很多,即使是六個人一起審批進度也並不快,到了飯點,六個人索性圍坐在一起就著饅頭、鹹菜、米粥就對付起來。
“今天都有什麼收穫嗎。”
饅頭鹹菜駱永勝吃的很香,嘴裡面含糊不清的唸叨著,很沒有禮貌。
所謂食不言寢不語,但咱們這位楚王顯然沒有那麼高的素質水平,他現在迫切的關心其他幾人有沒有在審卷的過程中發現人才。
“臣這邊有幾個,其對《楚典》的學習和對考題的解答都比較深刻。”
“臣這裡也是。”
五人都紛紛做了回應,而褚季則給駱永勝帶來了一個驚喜。
“臣這裡也有一個才子,叫鬱金,他的答題臣覺得做的極好。”
“是嗎?”駱永勝來了興致:“詳細說說看。”
“臣著重說一下最後一道考題,就是結合《楚典》暢談楚宋政權經制研討中有關西南夷部分問題的差異。”褚季喝口粥順下嘴裡的食物,抹抹嘴端正身子回道。
“這名考生做出的解是‘宋廷為解決西南邊陲各夷問題,推行土司、招撫司制度,卻在周遭廣設政權、軍權合二為一的節度使經制官軍,其本質的目的還是圖謀變羈縻為虛、充漢法為實。
西南夷各處漢夷混居,風俗衝突嚴重,宋廷既想求穩定而釋權土司各族,卻又暗中希望或者說支援漢民奪權,政策思想搖擺不定,導致西南夷和湘西地區嚴重的人心背離、禍亂難治。
民族未見融合,反使生產破壞、當局糜爛。我大楚恩其自治、惟重文字,有承古周之風,文字一統則文明一統繼而文化一統,兩代及後,西南各處再無漢夷之分、同根同流、親如一家。
然自治之事亦有弊處,土司各族不諳律法、不通我漢族禮教,無天地君親師等傳統禮道等立身之本的框架約束,易出蠻橫兇惡之事,若不多加教誨引導,則良政易變苛政、一統反變分裂。”
駱永勝聽的極其滿意頻頻頷首。
“不錯、不錯,陳其利弊竟有如此這般深刻的認知,確實是個人才,今晚審完了卷,你讓這鬱金來一趟,孤和他聊聊。”
褚季點點頭,而後糾結遲疑道。
“大王,這鬱金考完試後就回家了,沒在禮部的驛舍留宿。”
駱永勝皺起眉頭:“還沒放榜呢就回家,怎麼,他就這麼對自己沒信心嗎,認為自己考不中?”
“不是不是。”褚季忙搖頭,忍著笑道:“因為這鬱金,才十四歲。”
“都十......”
駱永勝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看向褚季,音調都抬高了好幾度。
“你說多大,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