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全是廢話。
文官這邊基本都是寒暄,而武將方面則就聊得眉飛色舞了許多。
這次北伐大捷,他們雖然沒能夠得以跟上,但同為大楚的軍人,也是與有榮焉的。
而這群武將中,又由以參謀司的一眾參謀們最是開心。
戰局的發展雖然在最後超出了參謀司的意料,但總體上來說很是偏差不大,這一次戰後論功行賞,他們這些作戰參謀一樣有功。
可喜可賀。
和文武兩班的官員各有所聊不同,會場那有那麼一群人打進了會場就不說話,即使說,也是小聲的竊竊私語,很少出現三五成群高談闊論。
這是中央總署的官員。
一群在其他大楚官員眼中有些另類的存在。
三個圈子互不打擾。
在這個奇特的平衡中,十幾名大漢將軍走進了場中,其中一人揚起嗓音。
“聖駕到!”
原都還在各自紛擾的百官齊齊站起了身。
會場瞬間鴉雀無聲。
矚目中,一身皮弁服的駱永勝走了出來。
“吾皇萬歲。”
這時候,便是連見面的禮節都不一樣。
內閣和朝堂的百官都是作揖禮,而大元帥府和中央總署的官員都是抬右臂。
這種抬手禮最初只是作為軍禮使用,後來嚴真拿了過來,直接當做君衛隊的參禮。
既然某些人總喜歡說跪禮是一種折辱,那作揖彎腰就不是折辱了?
索性,君衛隊也別作揖了,就都行抬手禮吧。
駱永勝豎手還禮,一馬當先的坐在了會場禮臺之上。
“這麼晚召集諸卿來,是關於北伐的事,當然,朕知道你們肯定都已經知道了,逸兒,你再讀讀你二哥發來的軍報。”
站在身後的駱成逸誒了一聲,拿出那道駱成武送來的奏本,展開了大聲誦讀。
“契丹已滅,吾皇萬歲!”
這就是駱成武的軍報,就這麼八個字。
簡單明瞭。
原本堪堪坐下的幾百名官員又下意識站了起來,齊聲頌讚。
“契丹已滅,吾皇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