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兩人就要吵起來,加上看到趙恆滿眼期待,寇凖微微一笑出言道:“臣確實已有了破敵之計。”
“是嗎?”趙恒大喜,忙問道:“如何破敵?”
“無計!”
朝堂之上又喧鬧起來,早前那個王黨官員更是斥責寇凖此言簡直就是在戲謔朝堂,乃屬御前失儀。
“無計就是最好的計。”寇凖淡然道:“兵法之本,能贏就是最好的兵法,所謂奇謀妙計安天下,那就是一派胡言。
自古焉有靠小聰明而得天下者?
秦掃六合、高祖滅楚,誰不是國力盛隆,兵源足備,後勤充足才取得的天下。
臣固然比不上諸葛武侯之才,但武侯以益州一州之地討伐魏九州另一司隸部,縱使是其智近妖也斷無可贏的道理就在於此。
打仗打的不僅僅是將帥的指揮才能,而是國力與國力的比拼。是看誰的後勁更足,是一場持久的消耗戰。
此番三軍戰敗,恰恰就是敗在了所謂的兵法上,十三萬大軍攻洪州,焉需要這些主將耍小聰明,去算計那些如何降低傷亡的蠢事。
只需會師於洪州城下,三軍合力,便如泰山壓卵,旬日即可破城。所以有的仗需要的不是有自己想法的主帥,而更需要一個聽令行事的執令官。這就是臣為什麼多次強調戰事要依從陣圖的道理,目的就是讓他們完全的按照命令列事即可,不要亂耍小聰明。
很遺憾,這次三軍主帥都在耍小聰明,所以才誤了軍國大事。”
有時候你要細想想吧,其實人家寇凖說的也沒毛病。
陣圖這個東西他就跟作戰軍令差不多的性質。
‘命令你部,於何日何時抵達何地,發動進攻。’
你要這麼一看是不是一模一樣?
但實際上呢,寇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交通和通訊。
後世可以這麼指揮軍隊那是因為天上飛雷達、地下打電話,時時刻刻都能傳遞資訊,這年頭有啥?
你初一發的陣圖,趕等到地方都十五了。
敵軍都從A地跑到B地去了,你還讓自家的兵往A地去攻,你攻個錘子攻。
所以這就有些不懂變通的味道了。
不過寇凖早前說的話卻是實實在在的有理。
孫子兵法是一本文化的瑰寶,但他不是萬能的,因為時代在發展。
時刻拿著孫子兵法來當行軍指揮的綱領,那就叫紙上談兵,和捧著儒學經典去治理兩千後的國家是一個性質,早就被時代淘汰了。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具備更好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喪失思考能力。
在這一點上是一定、必須要搞明白的。
寇凖是個絕頂的聰明人,所以他選擇用這樣最老實、最樸實無華的方式來指揮軍隊。
兵法管這種難以破解的老實戰術叫陽謀。
陽謀往往無解。
“敵雖一時逞兇,仍地不過江、洪二州,便是拿下整個江南路又如何。”
寇凖眼簾低垂,信心滿滿:“半年,臣半年就破他。”
趙恆心悅誠服的讚道:“朕有卿,如文王得姜尚矣。”
都這個時候了,趙恆還沒忘往自己臉上貼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