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這一塊呢又分為守太尉(司徒、司空)和除太尉(司徒、司空)。
守太尉(司徒、司空)的意思就是在任致仕,除太尉(司徒、司空)的意思就是給官員這個名號致仕。
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這一塊也分為守、除兩種。
舉個簡單例子。
‘鹹平三年,太保張三守司徒。’意思就是在鹹平三年的時候,原本是太保的張三轉任司徒,而後在司徒這個位置上光榮退休。
還有什麼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光祿大夫。
開府儀同三司比較好理解,就是皇帝特許你可以自己在家辦公,給你配備一個專門的班子來輔佐你處理政務,不過呢這個名頭聽起來唬人,實際上也是虛職,掛頭銜顯得長而已。
特進光祿大夫這個沒啥好說的,官名虛職。
這些個大夫就都是名號,有官品無職務,還有一種叫加銜,無固定品軼,比如侍中。
然後這些都是文臣班列的,武將班列也有。
如天策上將軍,這個名頭夠唬人了吧,也是掛名用的。
其他還有左右金吾衛大將軍、諸衛大將軍、諸衛將軍、節度使、節度觀察留後、觀察使,這些都是掛名用的,已經沒有唐代的實權了,地方掌權的叫知州。
說完了有官無職的,再說說有官有職的。
排名第一的自然是宰相,不過宋朝沒宰相,行使宰相權力的職務又比較繁多,權力交織複雜,職權衝突情況比較嚴重,這裡簡單說幾個。
三省主官,即尚書、中書、門下三省。
尚書僕射、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考皇帝詔書裡的宣讀排列來看,尚書僕射排第一、門下排第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排第三,除了這三個以外,還有一個臨時加設的職務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排最末。不過能掛這幾個稱謂的都可以叫宰相,比如張三是尚書僕射,李四是門下侍郎,王五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六是參知政事,則四人都可以稱為相公。
北宋時期有一宰相叫曾公亮,他的頭銜就是‘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魯國公。’
寫聖旨的時候估計能累死皇帝。
這一段有些長,但是大致能讓大家簡單的瞭解一下宋朝的官職制度。
故而東京城內住在東西大街,沒事在街上溜彎的這些老頭,保不齊哪位頭頂上就頂著個三公三師的名頭。
一場棋局都能湊出八個太尉來也不是什麼離奇古怪的事。
人家再沒有實權那也是一品啊。
你說家裡有個紅白事,在京做官的章炎能不去嗎。
他敢不去嗎。
“錢賺的多,花的也快啊。”
章炎的感嘆讓駱永勝失笑,點點頭深以為然:“可不是說嗎,錢不禁花啊。”
說著話,便把此行來前買的東西擺到了章炎的面前。
“也不知道給您帶什麼,聊表心意還望樞直不要嫌棄。”
一尊小金猴,四五兩重,按這年月的匯兌體系,起碼值個兩百多貫了。
這份禮,不輕也不重。
恰到好處讓章炎面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