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最在意名聲,如果他們抓住這個問題不放,在上面大做文章,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
想想還真是期待啊。
外交部部長與愛德華相視一笑,隨後紛紛作出決定,要將這件事好好拿出來說道說道。
於是一天後,一篇抨擊華國的科學家方松的文章就這樣出現了。裡面著重描寫了一下,方松參加訪談節目時穿著的那身西服,可是來自於某個大牌子,價格足有五萬往上。
“身為一名科學家,不是應該有著簡樸的生活作風嗎?原來我們違法的科學家們,也是個高收入的職業和人群,既然如此他們跟那些娛樂圈的明星有什麼區別?”
文章的最後是一個充滿了怒意的質問,嚴重斥責了科學家方松的行為作風,覺得他的這些行為已經超過了一名科學家該有的範疇。
而這篇文章的報道還只是個開始,那價值五萬的西服也只是個引線,為了引出一個更大的漩渦。
文章出現之後,舉國譁然,在民眾眼中,科學家們就應該是一群純良樸素,跟豪華完全不沾邊的兩個群體。
他們是為了人民而努力進行科研的人員,如果整天只想著利用那些錢去炫富,去過上奢靡的生活,又如何能夠好好地進行研究。
“不是吧,現在科學家們都這麼有錢的嗎?五萬一件的西裝,我如今月薪三萬也捨不得買啊。”
“嗨,同樣都是打工人,那些科學家們可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氣派多了。”
“身為一名科學家,生活作風居然如此奢侈,還鋪張浪費,這種人也配作為我們華國科學界的傑出代表人物嗎?”
“我們的科學界大概真的要完蛋了把,居然這種人都能進入研究所之中,該不會是某個富二代下去鍍金的吧?”
“一把年紀了還喜歡炫富,丟不丟人啊?”
“我一直非常好奇那些科學家們的工資有多少,就算你有錢也不該過的這麼奢侈吧?對得起你們科學家的身份嗎?對得起一心相信你們支援你們的普通群眾嗎?”
網路上立刻出現了諸多批評的聲音,斥責方松的生活習慣太過奢侈,引發了民眾們的強烈不滿。
而M國的人也趁機散佈謠言,在其中渾水摸魚,挑撥離間,煽風點火。
無數個小號橫空出世,在那些批評方松的評論下面,把那些人大罵特罵,當起了反竄的同時,也讓方松的宣告再次一落千丈,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們怒火的膨脹和更加強烈的報復和斥責。
甚至一些極端人物已經開始趁機抨擊華國的整個科學家,幾句話將所有科學界的傑出人物都給罵了進去。
各種難聽的話躍然於網路上,鍵盤俠手持鍵盤一頓酣暢淋漓地大噴特噴,獲取了大量的認同之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這種心情支撐著他們釋出了一則又一則評論,獲得的點贊和轉發就是支撐著他們繼續抒寫那些言詞激烈的評論的最大動力。
而恰好這段時間,超音速戰鬥機的實驗進行了關鍵時刻,劉旭和方松以及許多科學家們,基本都沒什麼時間碰手機,所以對外界的輿論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