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影片是真的假的?這種國家的棟樑也會相互爭吵嗎?”
有人看到這個影片之後,立即便質疑了他的真實性。
後面很快就有網友匿名回答道:“這個影片的真實性可以保證,因為我就是這個實驗小組之中的成員,這個劉旭仗著自己最近風頭正熱,根本不把高院長這些老牌科學家放在眼裡!”
“本來高院長想為了國家的科研專案儘早完成,不恥下問的去找劉旭要技術資料,而劉旭則是毫不留情地直接拒絕,並且對高院長進行了侮辱,實在是囂張至極!”
“這個劉旭竟然是這樣的人嗎!可是之前的報道對他的評價很好啊……特級科學家,愛國者勳章獲得者,更何況之前他就被安靜的事情誣陷過呀,這一次不會也是被誣陷吧!”
立刻有人想起了不久之前,劉旭被安靜汙衊的事情,所以眾人很快便想到了這一條訊息,會不會也是對劉旭的造謠。
但是這個匿名賬號明顯不死心,隨後又釋出了一條訊息。
“之前劉旭確實被誣陷過,但是你們想啊,別人五六十歲年過半百的老牌科學家,都不一定被所有民眾所熟知,而它劉旭不過30多歲已經是國家的特級科學家和愛國者勳章的獲得者,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這麼年輕的時候,他就有了這樣的成就,難免變得目中無人,而且仗著國家此時對他格外重視,他對國家專案再也不開始上心了,反而開始爭名奪利,沽名釣譽!”
這個理由還說得通,所以民眾自然也就相信了,現在的劉旭已經開始變的爭名奪利目中無人了。
因此,整個網際網路上的風向瞬間就轉變了。
民眾就是這樣,很盲目的便會被別人引領了輿論的方向,之前網際網路上劉旭的人設越好,現在就有越多的人願意相信他會因為這些成就而變得目中無人。
在網際網路上一瞬間便多了無數條帖子。
“這個劉旭是真的讓我們失望!我們之前這麼維護他,這麼崇敬他,他有了一點成就就開始變得目中無人,不僅侮辱老牌科學家,甚至連國家的專案都開始不重視了!”
“這樣的人怎麼配被稱作國家棟梁,怎麼配被稱作大國工匠!”
“根據小道訊息,這一次國家的重大專案就是劉旭擔任總組長,而劉旭排擠高院長,高院長氣不過,直接自己又組建了一個小組,準備替國家完成重大科研專案!”
這一個訊息曝光出來,民眾變得更加氣憤了。
“這個劉旭簡直太過分了!沽名釣譽也就算了,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顧國家科研專案的進展,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去帶領研究小組完成國家的科研專案呢?”
“對啊,要我說,就應該讓高院長擔任這一次科研專案的總組長!畢竟高院長既有能力又有資歷,而且也能讓更多的科學家信服,我相信這一科研專案在高院長的手中,一定會以極短的時間被完成!”
“只有高白院長才有資格做這個研究專案的總組長!”
“劉旭不配繼續呆在這個科研小組中!自己滾出去!”
網上的輿論浪潮越來越激烈,這一切都被高白看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