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陳宇,其他幾個人都過來了。
陳宇雖然不參加半決賽,但是要準備總決賽上半場,他有衝擊秋季賽的絕對實力。
到了這個時候,陳宇和樂雲是直接對手了。
雖然關係不錯,但陳宇頂多做到互不打擾,最終公平一戰,要跑去提前恭賀樂雲,做不到。
而其他人就不那麼講究了,明知道自己決賽沒戲,所以趕緊找樂雲拉關係,畢竟比賽結束後,就沒有這麼好的平臺了。
而樂雲,似乎有繼續火下去的本事。
一大堆人打擾完,攝像師才低聲:“樂老師,這周練習什麼樂器?”
“陶笛。”
攝像師撓頭:“一樓好像沒有。”
這周本來說是導演組定樂器,最後導演組討論了很久,沒有好的想法,所以讓樂雲還是隨意發揮。
“我自己帶了。”樂雲摸出陶笛,放在旁邊。
攝像師痛並快樂著。
痛的是又要經歷很長時間的折磨了,快樂的是,又有新曲子可以聽了。
那麼多民樂粉等待著樂雲的曲子。
而自己卻是每次最早聽到曲子的人。
樂雲這一期要練習陶笛,表演的曲子當然是《故鄉的原風景》。
宗次郎的這首曲子,獨自撐起了陶笛製造業。
要不是這曲子,陶笛早就沒人吹了。
這麼說或許不公平,不過古曲很少有留存下來的,從現代開始譜寫歌曲的人,很少有寫陶笛的。
這樣一來,精品自然就少了。
那《故鄉的原風景》自然地位就高。
這和其他古樂器還不一樣,別的樂器或多或少還留下了一些經典。
陶笛太難了。
不過,陶笛的演奏技法不多。
樂雲大概花了十五分鐘,就練完了,拿下陶笛,活動了一下嘴皮,正式準備開始吹。
攝像師:“等一等!”
攝像師:“樂雲老師,今天怎麼只練了十多分鐘呢?”
“陶笛沒那麼多技法,十多分鐘差不多了,反正你們最後剪輯只會留下五分鐘。”
五分鐘的雜音,加上全曲播放。
是每一期《後臺花絮》必有的,這就佔據了節目全長的五分之一了。
樂雲每一期的內容至少二十分鐘,其他人幾個歌手合起來也就二十分鐘,剩下十分鐘是導師和樂評人的。
攝像師樂呵呵:“那老師您來。”
樂雲直接吹響了《故鄉的原風景》,沒有配樂,只是這一首曲子,效果大概保持了八成。
但,樂雲休息室裡的攝像師,化妝師,導演,場務,都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
一曲罷,樂雲:“哎,我的午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