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上,星遊6533對準中線,朱嘉報告塔臺:“星遊6533,準備好。”
“星遊6533,地面風250/03,跑道21可以起飛。”塔臺隨即給出起飛許可。
“跑道21,可以起飛,星遊6533!”朱嘉複誦道。
在回覆完塔臺之後,朱嘉再跟方瀛確認了起飛指令:“可以起飛了!”
“起飛指令有了啊!”方瀛說著,右手在減速板手柄,停留剎車,襟翼手柄位置,以及增壓面板上過了一遍,確認無誤之後,說道:“構型沒問題啊!走了!”
徐顯在後面也沒有閒著,他力圖理解機長每個動作之後的含義,這樣才能真正的進步。
方瀛二次檢查減速板手柄,停留剎車,襟翼手柄位置,這個行為都是為了防止出現起飛構型錯誤,導致起飛形態警告。只要起飛形態警告一響,他的肩章上就要少一道槓了,所以對於這種關鍵環節,方瀛還是比較謹慎的。
至於增壓構型,那應該是跟滇雲機場的海拔有關係。滇雲機場足足有接近七千英尺,也就是如果增壓面板設定不正確,機組只有三千英尺的反應時間。
三千英尺的高度對起飛階段的大爬升率來說,其實消耗不了多久。
在類似於滇雲機場這類的高原機場執行時,尤其是要對增壓更為上心。比不得平原機場動輒足足有一萬英尺的餘度,高原機場的增壓問題給機組處置的時間非常短。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方瀛才會在起飛之前進行二次檢查。
不得不說,方瀛這人人品不怎麼樣,對待飛行的態度還是相當嚴謹的。
方瀛將油門推到40%N1的位置,等待推力開始慢慢加上來。不過數秒,推力最終穩定在40%的水平。
“穩定!”朱嘉開始標準喊話。
方瀛按下TO/GA電門,同時喊出:“調定起飛推力!”
隨著TO/GA電門的按下,飛機推力開始自動加到起飛推力,一直到90.6的數值。
待到N1穩定在起飛推力,朱嘉報告:“起飛推力調定,90.6!”
“檢查!”
飛機開始逐漸加速,直到加到八十節這個關鍵的決斷速度,朱嘉再度喊出:“八十!”
在飛機速度超過八十節沒多久,FMA上的自動油門方式轉變為THR HLD。
覺察到這個變化的朱嘉報出FMA方式的變化:“推力保持!”
方瀛應聲:“交叉檢查!”
隨著飛機速度的繼續增大,在臨近V1速度還有兩到三節的時候,朱嘉喊出:“V1!”
V1速度之後,方瀛回道:“起飛!”
與此同時,方瀛握著油門杆的右手鬆開,保持著雙手握盤的姿勢。
V1速度是決斷速度,超過V1之後,就算出現了飛機火警,發動機失效了等等問題,飛行員照樣要起飛。因為剩餘的跑道長度,很可能保證不了飛機的剎停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