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聽到這個封賞後都震驚了,包括李浩自己,李浩原以為李世民會和上次流放他去庭州一樣,封他個刺史什麼的職官,沒想到這次居然直接封他為瓊南郡王,其實瓊南郡王這個稱號有問題。
按大唐封爵的規矩,郡王是以州郡為單位,瓊南是一個島,遠比州郡大了無數倍,也就是說,他的這個郡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郡王,因為他的封地內有三個州郡。
當眾臣還在交換眼神,不知道是不是該反對的時候,魏徵已經大步出列,拱手行禮道:“陛下,李浩此次征戰西域,拓僵千里,雖然立下了汗馬戰功,但陛下為其封王,實乃太過,又將其流放瓊南,實乃懲罰,臣以為此等封賞,著實不妥!”
眾臣見魏徵居然反對這個封賞,立刻就有了決斷,不反對,魏徵是支援李浩的,既然魏徵反對,那說明這個封賞對李浩不利,既然是對李浩不利的,他們就支援。
薛仁貴立刻跟著出列道:“陛下,李浩乃不世之才,當留在朝中為君謀社稷,為國定邊疆,怎可流放瓊南惡地,請陛下三思!”
馬周也出列道:“陛下,臣附議,臣也覺得此賞不妥,李浩的功績,尚未達到封王的地步。”
程咬金也出列,扯著破鑼似的嗓子道:“陛下,臣征戰一生,尚只是國公,李浩何德何能,竟能封王,臣不服!”
凡是跟李浩關係好的人,都出列反對,說是反對,其實是為李浩求情,他們的觀點只有兩個,一個是李浩還達不到封王的程度,第二則是李浩有功無過,不可流放瓊南。
眾臣看到李浩的黨羽們都出列替李浩求情了,他們好開心,哎呀,李浩要被流放到瓊南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了,他們能不開心嗎,最好李浩能死在那,他們就更開心了,封王?呵呵,算了吧,那算是封王嗎,這叫打一個巴掌賞一顆棗,為什麼賞棗,就是不讓你哭唄,要不是理由不夠充分,這幫朝臣估計已經紛紛出列力挺李世民了。
李世民自然不會將李浩所作的事情說出來,畢竟涉及天家顏面,所以只能以封王的方式流放李浩,這樣一來,既還了李浩的封賞,又達到了流放李浩的目的,一舉兩得,李世民其實也不想給李浩封王的,但他不想欠李浩的,大家把賬都結清,然後老死不相往來,一個郡王的虛名而已,堂堂天可汗給得起。
李世民看了一眼這群反對的人,忽然悠悠道:“輔機,朕欲封李浩為瓊南郡王,以彰其功,你以為如何?”
長孫無忌自然知道李世民的用意,畢竟這事就是他挑起來的,他沒有出列,只是拱手一拜,長聲呼道:“陛下聖明!”
後方群臣見狀立刻便找到了風向,紛紛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魏徵馬周還有薛仁貴程咬金他們頓時懵逼,這群人簡直是落井下石啊。
程咬金憤怒之餘轉頭望向李浩,只見李浩輕輕閉了一下眼,朝他輕輕搖頭,示意他不要再爭了。
程咬金雖然疑惑,但他現在對李浩是言聽計從,為什麼,因為李浩真的扳倒了李承乾,而且還將李治扶上了太子之位,這一切跟他當初預想的一模一樣,他現在牆都不扶,就服李浩。
程咬金給秦瓊和李績打了個眼色,三人紛紛退回到佇列中,蘇定方、執失思力還有牛進達他們見狀感覺到了事情不對勁,也退回到了佇列中,馬周還有薛仁貴仍在堅持。
李世民不耐煩地擺手道:“好了,李浩封王之事,就這麼定了,你們不必再勸。”有群臣支援,他說話底氣也硬,不怕犯眾怒,接下來繼續議事。
早朝結束後,李浩沒有立刻回家,而是邀請程咬金李績還有秦瓊去太白樓吃飯,畢竟他要走了,大家一起吃一頓散夥飯嘛。
吃飯是假,談事是真,李浩不知道自己將會離開朝堂多久,接下來的朝事走向,他跟三位國公分析了一番,並囑咐他們一些事情,還有就是大家保持聯絡。
跟三位國公大人交代了一番後,李浩回家,因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準備,首先,就是下令撤回長孫家的香水代理經銷權,生產香水的作坊原本是長孫家的,李浩只提供技術人員,可之後李浩有錢了,就更換了經營模式,買下了作坊,自家生產,長孫家負責代理經銷,現在他要完全斷了長孫家的這棵搖錢樹,然後去找長孫家要賬。
長孫家仗著地位超然,跟李浩的香水作坊提貨時經常賒賬,這麼多年下來,長孫家所賒欠的賬款已經高達二十五萬貫,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李浩讓石那傑去長孫家要賬,同時帶一句話過去,拿不到錢,就不去瓊南。
長孫無忌聽到這句話後立刻下令,籌錢,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