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道:“我透過望遠鏡發現遠處出現大批人馬,應該是吐蕃的援軍到了,你們繼續追趕下去,只怕會有危險。”
關鴻聞言頓時背後滲出一層冷汗,頷首道:“多謝大將軍,不然飛虎隊可就完了。”
“我身為青海衛大將軍,自然要珍惜青海衛每一位兄弟的性命,又豈會讓他們冒險,這是我的職責,你不必謝我。”彭海轉頭四處看了看,道,“眼下天色已晚,也不知敵軍會不會反撲,咱們還是往回趕吧,免得出現意外,一切謹慎為妙,傳我將令,全軍回撤!”
彭海一聲令下,所有大軍往回趕去,雖然這一次未能捉住敵軍主帥,但近乎全殲吐蕃五萬大軍,這可是一場大勝,絕對鼓舞人心,眾將士興高采烈地策馬往回趕。
五天之後,大軍回到青海衛城,彭海第一時間去伏俟城見執失思力,彙報戰功。
執失思力是現任的青海都護,他的運氣明顯要比蘇定方好,蘇定方任青海都護期間,邊境一切平安,青海這邊穩步發展,而蘇定方自然只有政功而沒有戰功了。
但到了執失思力來任職,立刻就有了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發生的很快,沒有對青海境內造成一絲不利影響,而且還是完勝,殲滅了吐蕃五萬大軍,青海衛只折損了近千人而已。
執失思力聽完彭海彙報的戰功,開心得嘴都笑歪了,雖然此次大戰他沒有參加,但他是領導,一切功勞,都跟領導有關,況且,發兵公文是執失思力籤的,這個功勞就跟他有很大的關係,領導嘛,負責決策就可以了。
執失思力當即便開始寫奏疏,為青海衛眾將士請功,這些年來,青海衛可耗費了朝廷不小的軍餉,也是時候亮出點軍功給朝中那些大臣們看看了,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在朝堂上唧唧歪歪對青海衛不滿。
彭海敘完戰功後,便又馬不停蹄地趕回了青海衛,繼續下令嚴查邊境,以防吐蕃再派兵前去西突厥馳援,他要為樊梨花看守好後方,讓樊梨花放心徵西。
與此同時,樊梨花已經行過了安西都護府的重鎮烏魯木齊,在烏魯木齊補給了一番,沿著天山行到了荒原,這裡她很熟悉,她曾來過這裡,還跟李浩在此見過面,因為這裡,就是李浩立碑警醒萬邦的地方。
李浩所立的界碑還好端端地豎在那裡,根深蒂固,經歷了多年風雨,已然顯得有點舊,但上面的文字,卻沒有絲毫模糊,李浩一番囂張的話語,字字如刀,刻在了所有番邦心頭,這座石碑在這裡,沒人敢動。
樊梨花下馬走到碑前,範水帶領親衛緊跟其後,樊梨花抬手輕撫界碑,心中感慨萬千,當年,她還是西突厥的一名大將,一心想要拔掉這座羞辱西突厥的界碑,而如今,她已叛出西突厥,投靠大唐,而且要帶兵征討西突厥,世事就是如此奇幻莫測,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會走向何方。
樊梨花手扶界碑,凝視碑文良久,忽然轉身道:“將這界碑掘出來!”
範水聞言一愣,趕忙提醒道:“大總管,這可是瓊南王立的碑!”
“我知道!”樊梨花傲然昂頭,遙望西方,緩緩道,“這雖然是瓊南王立的碑,但也是大唐的界碑,它在哪,大唐的國境便在哪,我要將此碑向西移動,立於三彌山之左,為大唐拓土七千裡!”
眾將士聞言均都渾身劇震,原來樊梨花不是要毀碑,而是要將這界碑移到西邊去,繼李浩之後,為大唐開疆拓土七千裡,成就偉業,此番雄心讓人震撼。
範水聞言頓時熱血沸騰,轉頭高喝:“兒郎們過來!掘土,起碑!”
眾將士手持鐵鍁鐵鎬,掘土挖碑,樊梨花揹負雙手,遙望西方,那裡三彌山西突厥王庭所在,過不了多久,她就要帶兵打過去了,阿史那賀魯的人頭,正在王庭之內等著她去摘取。
時值傍晚,紅霞漫天,金紅的夕陽,將樊梨花的白袍銀甲染成紅色,一陣晚風拂過,揚起了她雪白斗篷和長髮,一代巾幗英雄即將展開她人生最恢宏的一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