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軍行路,未見阻攔,甚是奇怪。
行至一處,見前方人群喧鬧,想是劉岱軍馬,四方軍煞是警惕。
然而,行的近了,卻見是列隊歡迎的百姓。
百姓卻並非歡呼各位元帥,反而歡呼各位將軍名諱。
細問,原來劉岱已經下令,原四方軍分為三十餘路,各將軍官升一級,皆為元帥。
執掌虎印者自然變更,由原四大元帥變更為這三十餘路元帥。
諸軍行進,皆為三十餘路元帥之意。
又傳,史官已於史書上記載,三十餘路元帥進京朝拜。
這下倒好,叛亂之賊首變更,跟隨元帥起事之將軍,反倒成了起事者。
軍心不穩,各位將軍私下商討。
如此一來,若成,則四大元帥得利;若敗,則諸將軍要遭史官唾棄,背上千古罵名。
依照傳言,他們此刻若放棄起義,不過是進京朝拜,並非造反。帝皇心意,昭然於言論之中。
然而,諸將軍仍心存僥倖,且家人受控,不得不起義。
這日,四方軍前鋒與白奕大軍遭遇。
半個時辰,前鋒潰敗。
率領前鋒之將軍被擒,白奕將之壓往帝都。
劉岱並未責罰,反而黃金千兩賞賜。
第二日,諸將軍議事,不見傳令官。
一將軍問道。
“傳令官今何在?我正想詢問家人安康與否。”
元帥答道。
“他今日不舒服。”
實際上,今早傳令官無故失蹤。
營帳外,有人驚呼。
“傳令官屍首被吊於旗杆之上。”
眾人出帳。
傳令官七竅流血,麻繩縛手,吊於旗杆。
一元帥操刀。
“爾等回帳。”
眾將軍怒視,大吼。
“諸士兵聽我號令,擒下這些賊人。”
營帳內廝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