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船隻瞬移這種事情,之前也發生過一次,但是真假難辨。”一個顧問說道。
“你說的不會是費城實驗吧?”另一個顧問問道。
“就是。”
“這都是陰謀論,謠言而已。”
“費城實驗是真的,人員、船隻、裝置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實驗的具體情況我們不知道。”
“不妨說一說。”張江說道。
“費城試驗是一個傳聞,是指米國海軍1943年10月28日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船塢進行的一次秘密試驗,有目擊者稱,該項實驗,使護衛驅逐艦埃爾德里奇號隱形。”
“費城試驗也稱作費城計劃,也稱作彩虹計劃,全部參與實驗的船員和技術人員都否認了這一實驗的存在,統一的口徑不得不讓人懷疑事件可能真實存在。”
“國內的網站也有相關報道,這一篇文章寫到,米國海軍進行的人工磁場秘密試驗,使用了啟動脈衝和非脈衝器,在船隻周圍形成了強烈的磁場,然後船隻和船上的工作人員都消失了。”
第二千七百一十六章物理學的終極目標
“據說,實驗結束之後,船隻被傳送到了479公里之外的福諾克碼頭。”
“更奇怪的是,很多船員在實驗結束之後,身上仍然保留有實驗時產生的反應,身體會突然間消失又重新出現。”
“參與這項神秘實驗的主要負責人幾日之後自殺身亡,臨死之前說這項實驗和相對論有關係。”
“實驗的具體內容可能都是一些謠言,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主要負責人確實是自殺死了。”顧問說道。
“有一位參與這項實驗的吉索普博士聲稱,強烈磁雲會導致人和物質體內分子結構的重排,最終產生其他作用。”
“這種說法看似牽強,但是其實是有理論依據的,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之後,主要的工作都集中在了物理學的終極目標,就是統一場理論,愛因斯坦因為,無論是電磁場、引力場、弱相互作用還是強相互作用,都來自於統一的場,質量就像在時空蹦床上的一個胖子,可以彎曲時空,那麼,其他的幾種場,也應該能夠對時空有相同的作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物理學的一般性,也許,費城試驗,正是想要透過產生強磁場來驗證這一點。”滔滔不絕的顧問名字叫做李東源,是一名電磁學專家。
“我們知道,最新的物理學研究已經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表明引力場確實也存在波粒二象性,證明其他幾種相互作用的場效應,比如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實驗,規模都在分子級,實驗條件苛刻,實驗難度大,現有技術條件很難實現,但是強磁場的研究可行性卻很高,有點類似大型粒子對撞機,無非就是能耗高,裝置規模大,實驗難度比離子級別的實驗要低很多,所以,米國人從磁場入手驗證統一場理論,其實是很合理的選擇。”李東源說道。
“實際上,我國在80年代的時候,也進行過一次類似的強磁場實驗,但是外界並沒有訊息,內部封鎖,西方有一些報道也只是懷疑,沒有實質性的東西。”李東源說道。
“我們沒有辦法證明這些事件的真假,但是,如果,救援隊伍真的在阿拉斯加一帶發現了無畏號,我們就要認真考慮這項可能了。”李東源說道。
“還有其他的想法沒有?”張江問道。
“首先,電磁干擾。”另一個顧問說道。
“當時艦隊在霧氣中,有可能受到了較強的電磁干擾,所以定位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之前的瑞龍號,以及參加聯合科考的隊員,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那麼為什麼這個地方會有這麼多的磁場干擾?這本身是不是就很蹊蹺?”張江問道。
“北極地區是地球磁場的極點,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都在這裡聚集,和大氣層發生碰撞,本身就會發出高強輻射,影響通訊,通訊質量問題和持續性問題以及準確性長期以來都是北極科考面臨的最大威脅,很多科考隊迷路、失蹤,都和定位偏移有關。”
“可是,他們不是有糾偏表麼?”又有一個顧問問道。
“糾偏表只是對往年輻射干擾強度的一個統計性分析,只能縮小偏移大小,不能提高定位精確度的。”
“那使用了糾偏表,他們又是怎麼定位到阿拉斯加去的?”
“不知道,極少數異常情況,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沒有任何已知的原因,連假設都沒有。”
“好,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沒有?”張江又問。
“裝置故障。”又有一個顧問提出了一個觀點。
“我認為不大可能。”馬上有顧問站出來反對。
“艦隊在濃霧裡面的時候,無畏號發射的訊號是準確的。”
“走出濃霧的時候突然發生的故障?”
“定位裝置干擾或者故障,可以肯定,時間視窗只有在走出濃霧的一瞬間,在濃霧裡的時候,指揮艦失去觀察視野,肯定更加關注定位位置,異常情況肯定會第一時間發現。”張江說道。
“是。”
“那麼,就算是定位裝置或者通訊裝置錯誤,發現異常,那麼駛出濃霧之後,無畏號也應該在艦隊中,裝置定位偏移到阿拉斯加,沒道理船也在阿拉斯加吧,無畏號走出濃霧之後,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不在指揮艦的視距範圍內。”張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