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什麼啊?要藥?”劉昌潤問道。
“是啊,想要一點中藥。”宋曉冬說道。
“給他們三個患者吃啊?”
“是啊,死馬當活馬醫吧。”宋曉冬說道。
“行。回頭找你們組長籤個字就行了。”劉昌潤說道。
“這是方子,給你。”宋曉冬遞給劉昌潤一張方子。
“好。”劉昌潤接過方子說道。
“每樣藥材都多買一些,我要挑上等的,最好去咱們京城的中藥材批發中心去買。”宋曉冬說道。
“宋顧問,不然的話這藥就您親自去買算了,我們都是外行,也不懂藥材的好壞啊。”劉昌潤說道。
宋曉冬想了想,點頭答應:“也行。”
“去買藥記得要發票,回來找我報銷。”劉昌潤說道。
“好。”
“哎,你帶我去唄?”田靜問宋曉冬。
“你也要買藥啊?”宋曉冬問田靜。
“不是,我就是感興趣,沒看過中藥啊。”田靜說道。
“你從小到大中藥一點都沒吃過?感冒靈,清開靈,板藍根,都沒見過?”宋曉冬問道。
“我,我從小在國外生活,在外國讀的大學,上的醫學院,對中醫不怎麼了解,看他們都把你當成神醫,我覺得挺神的,你帶我去見識見識啊?”田靜問道。
“那好,正好我一個人去還覺得無聊。”
宋曉冬開車帶著田靜去京城的中藥材批發市場。
兩個人路上聊天。
“中醫真的有那麼神奇嗎?”田靜問道。
“中醫也沒什麼神奇的,我覺得中醫和西醫比起來,真正的優勢並不是在治病上。”宋曉冬說道。
“醫學不就是用來治病的嗎,優勢不在治病上,那就算不上優勢啊。”田靜說道。
“若要論治病的話,中醫治病效果見效慢,用藥時間長,中藥材有機成分複雜,副作用比較明顯,而且很多毒害作用、過敏反應以及其他副作用都是不確定的,用藥的風險較高,尤其是兒童用中藥,會增加腎臟代謝負擔,容易造成腎臟損傷,相比之下,西醫成分更加確定,見效快,副作用更加明確,有效成分的藥代動力學和藥學分析更加完善,用藥安全性更高,用藥效果也更好,這些是中醫比不上的。”宋曉冬說道。
“你的看法還是很客觀的。”田靜有些讚賞的點了點頭。
“但是中醫在診療思路,治療理論方面的認識我覺得有一些地方還是很先進的,有值得西醫學習的地方。”宋曉冬說道。
“我不認同你的看法。”田靜說道。
“為什麼呢?”
“中醫是一種古代醫學,雖然很多中醫專家一直在鼓吹什麼華國傳統文化的結晶瑰寶之類的,但是無論吹得怎樣天花亂墜,也都不能改變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的本質。”田靜說道。
“是。”宋曉冬點點頭。
“也就是說,中醫的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治病實踐過程中一點點積累出來的,本質上是一種經驗積累,是先有了治療診療的經驗之後,在自然科學知識水平有限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片面的唯心的診療理論,中醫的治療理論本質上算是對經驗醫學的一種解釋,而且是並沒有經受過嚴謹的西方科學論證研究之後的一種認知。受限於中醫理論形成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很多理論看起來有道理,但是其實只是從經驗醫學中積累的既定事實中摸索出來的一種自圓其說的說辭。”田靜說道。
“嗯,你對中醫理論的認知也非常的深刻,那你為什麼說你不懂中醫呢?”宋曉冬問田靜。
“我確實不懂中醫,我只是進行過一些很粗淺的理論研究,和很多其他地方的古代醫學一起。”田靜說道。
“嗯,但是你所說的是中醫的理論,和最基本的診療思想,而我所說的卻並不是理論層次上的東西,而是說思想上的東西。”宋曉冬說道。
“那你說說。”田靜說道。
“中醫治病最根本的原則是辨證論治,西醫裡所沒有的一個概念叫做調養身體,在你們西醫裡,這一部分被稱作身體保健。”宋曉冬說道。
“嗯。”田靜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