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研究,費揚對十二種道術做了簡單分類。其中負責打架、跑路的有六種:劍術、金剛、大力、幻魔、神行、御風。另外六種是輔助類法術:破邪、天目、借風、布霧、御獸、搬運。
世上沒有不好用的術,只有用不好的術,修士隨著境界提升,和對道術的理解掌控,法術的威力會越來越大。
拿劍術來說,普通凡人未經修行,自身沒有法力催動劍器,控劍法決也無法施展,劍器也未用自身靈氣法力孕養過,最終所能用的只能倚靠寶劍的鋒利程度對敵。
同一種劍術、劍訣,若是武道宗師可催動內力激發劍芒傷敵;煉氣期修士催動法力施展劍訣幾十丈內控劍殺敵;築基期修士神念大漲,可御劍在幾里之外殺人於無形;金丹以上修士更可以組合其他法決御劍飛行、飛天遁地。
不同道統流派的修士,所擅長的法術種類側重也有不同,各家有各家的精妙之處,玉溜山道統所傳術法,相對均衡,並無十分突出之處。若單論劍術一道,自然還是專精飛劍的劍仙一脈的劍訣、劍術更加精妙,威力和變化上更勝其他流派一籌。
……
在初窺煉氣期道術後,費揚先把對十二道術的探研放在一旁。費揚雙目微閉,繼續催動法力,激發修士“留聲機”,神魂中師兄的聲音再次響起。
“我師玉溜山殷真人一脈,‘性命’雙修,金丹大成前‘法體’同練。煉氣期修士同時修煉‘元氣篇’、‘血脈篇’二法。”
“ 《元氣篇》總綱:總總而生,元氣是資。呼焉吸焉,內外應之。”
“夫人稟天地元氣而生者,一呼一吸,內外之氣應矣。氣有六:曰心、曰肺、曰肝、曰脾、曰腎、曰三焦,為之主焉。能服是氣,一年通矣,兩年行矣,三年功成,其凝玄珠于丹田矣。”
“ 《血脈篇》總綱:一身之微,具乎五行。離則相剋,合則相生。”
“人有五臟,應乎五行焉。肝者,木也,神曰青龍。其氣從乎脊索之左,上入與目……身有七寶,亦知之乎?曰:津也,水也,唾也,血也,神也,氣也,精也……”
兩篇煉氣期道法,洋洋灑灑數千字。費揚聽完後喜的眉開眼笑、抓耳撓腮,真個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費揚催動法力,隨師兄之言運轉玄功。良久之後,費揚方才睜開雙眼,嘴角上翹、目光略有迷離,仍在回味著方才師兄所傳的神仙妙法。正是:凡人不知修仙好,一入仙門萬事空。
費揚起身在洞中活動了一下略有乏累的身體,運足目力觀看,洞內仍然很是昏暗。費揚低頭順著洞口向外看去,洞外已是一片漆黑,遠處隱隱傳來不知什麼動物的啼叫。師兄這一場傳法竟然自白晝間持續到了夜裡。
提鼻仔細嗅聞,身上傳來陣陣酸臭的味道有些反胃。費揚略感無奈,心知這定是初次修煉玄門道法,由汗液裹挾所排出的身體雜質。
費揚開啟身旁野營燈的開關,從揹包內找出一套一次性內衣換到身上。從洞口旁的可摺疊野營水桶中取了幾瓢山泉水,把雙臂、腋下以及面部、頸部清潔乾淨。
儘管已經有十幾個小時未曾吃喝,費揚並不覺得十分飢渴,拿出一小塊壓縮餅乾,配上純正的山泉水吃了下去,然後鑽入旁邊的睡袋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費揚被山中的鳥鳴叫醒,自覺地神清氣爽、渾身舒坦。簡單用過早餐後,又開始了一天的修煉。另一道神魂內靈光中,師兄早年的武學感悟和世俗失傳的武學絕技讓費揚也受益匪淺。
自此費揚便暫時在山谷中隱居修行,上午吐納靜坐後習武練拳,下午研究習練煉氣期十二道術,夜間則修行“元氣篇”和“血脈篇”兩篇核心道法。渴了便用山中泉水煮水泡一杯清茶,餓了就吃揹包中攜帶的壓縮餅乾和罐頭。
費揚每隔三五日去周邊山林中找尋一些山果野菜、蛇蟲魚蝦改善一下口味。在日光充足、風和日麗之時便去臨近的水潭洗一個冷水浴,洗去身上的疲乏和塵土、油泥。
隨著兩篇核心道法的日益精進,費揚對食物的依賴逐漸減少,吸納日月精華和吐納山中稀薄的靈氣的比例逐漸增加,身上凡人的油膩氣息逐漸褪去,修士超凡脫俗的風骨逐漸顯現出來。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轉眼間費揚在山中隱居修行已接近兩個月。天氣已經由深秋轉為初冬,地上撒滿了黑褐色的枯葉。前幾天山中已經飄飄揚揚下了一場初雪,氣溫也已經接近零度。
隱居山中修行、席天慕地沒有外人打擾,時間雖然不長但是費揚的道行穩固精進不少。風神閒暇,襟度夷曠,雍容恬適,不徐不亟,正是費揚現在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