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付蒙古人最有力的辦法就是加快武器研製,以犀利的火器來壓制蒙古人的騎兵,想到這裡。李維正暗暗下定了主意,要加快武器的研製。
這時,山海衛指揮使韓亭燕跑過來道:“大都督!弟兄們又查了一名燕官,好像是名知縣。”
他指著城池下一輛馬車道:“就是他們一家。”
李維正順他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見馬車前一名三十餘的男子正向盤查的軍官解釋什麼,在他身後是一名抱著孩子的少*婦,馬車裡還有兩個孩子正伸長脖子張望。
李維正忽然有了興趣,便道:“走!看看去。”
千戶官正在盤問這名燕地的知縣,忽然見大群官員簇擁著李維正過來,他連忙上前施禮,“屬下參加總兵大人。”
這是遼東軍的習慣,總喜歡稱李維正為總兵,李維正笑著擺了擺手,他又對這名錶情極不自然的知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縣的知縣?”這名知縣的臉頰一陣抽搐。遼東的總兵是誰,他當然很清楚,他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了大明王朝權傾一時的李相國,他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戰戰兢兢道:“回稟相國,卑職叫做楊春,是永平府樂亭縣的知縣,帶家人逃難來遼東。
“逃難?”李維正一指別的流民笑道:“別人是因為稅賦太高難以承受,所以逃離家園,你是因為什麼?”
楊春嘆了口氣道:“燕王府以洪武二十五年的黃冊向我們縣下達了一萬四千石的稅賦,可是我們縣已經逃亡人口一半以上,哪裡可能辦得到,不僅如此,好不容易才積攢起來的四千石糧食也被流民一搶而空,卑職不走,只有死路一條,只好跟著流民一起逃亡到遼東了。”
“原來如此!”李維正久在遼東,他也知道永平府的幾個知縣都不錯,官譽很好,可以重用,正好遼西走廊利用這次逃難的民眾成立了四個縣,官員尚缺,他便笑了笑道:“就不知楊知縣是想為民,還是願意繼續為我大明效力?”
楊知縣聽出了李維正話中有話。他立刻躬身道:“卑職願意為大明效力。”
李維正微微一笑道:“那好,我任命你為錦西縣縣令,先上任,二部備案。然後按照大明朝的吏法。在遼東和京城裡的公佈你的家產。”
楊知縣激動得眼淚都流了下來,他一路北上,最害怕的事情上就是朝廷會追究他曾為燕官的經歷,可李維正現在不但不追究,還繼續重用他,他雙膝跪到,聲音哽咽道:“卑職職願為相國效力。”
……
北平燕王宮,燕王朱林正在和他的謀士韓潞、呂思遠二人商量流民潮的應對之策,流民潮的壓力使燕王朱林已經幾天失眠了,各地報上來的資料讓他觸目驚心。才短短半聳時間,逃亡的流民就佔了他治下民眾的四成,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他就真的要成孤家寡人了。
還有財政狀況的惡化。到明天春天,他的二十萬大軍可能就無法養活了,嚴峻的局勢、內政外交的雙重壓力使這位曾經雄心勃勃的王爺明顯地蒼老了,頭已經半白,還有無節制的縱慾生活也使他的精力和生命力雙雙衰退了,他其實才四十出頭,可看上去卻似五十歲的老人。
現在朱棣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軍師能夠回來,為此他專門派特使去京城和李維正談判,希望能贖回道衍,可他的要求卻被李維正斷然拒絕,誰也不知道道衍大師被關在哪裡?如果知道,他朱橡甚至會不惜一切代價把軍師救回來,現在只有軍師才能挽救他的危局。
“兩位先生,眼前的局勢你們也看到了,我不想再多解釋什麼,我希望你們能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制止住流民潮的擴散。”
韓潞和呂思遠對望一眼,這件事他們都仔細考慮過,尤其是韓潞,曾經擔任過縣丞,對底層百姓的疾苦和吏治的弊端了解得比較深。
韓潞沉吟一下,先道:“殿下,屬下以為生流民潮的根本原因是出在稅賦上,民不堪重負。若非如此,一般人也不會背井離鄉。至於南朝的分田減稅,那些並不是主要原因。”
朱棣眉頭一皺道:“我以為五稅一其實並不算盤錄,民眾何以承受不住?”
韓潞嘆了口氣道:“殿下。五稅一隻是殿下定的名義稅賦,可實際上要養活衙役、知縣要養活師爺,還要養家餬口,這些錢從哪裡來?就憑知縣那點微薄的俸祿。可能辦到嗎?所以百姓們實際上承擔的是五稅二甚至五稅三,再加上今年河北大旱,但稅賦徵收依然按去年的量來實施。老百姓們怎麼可能承受得住,只有逃亡一條路了。”
朱棣低頭不語,半晌才無奈地道:“可我擔心減了稅負,我的軍隊就無法養活了。”
“殿下也不必降稅。只要拿出雷霆手段來進行吏治風暴,打擊百姓五稅一以外的負擔,這樣就能立竿見影。”
朱棣心中暗暗嘆息,如果那樣做的話,豈不是把這些官員全部逼走南朝,手下沒有了官員,他又怎麼控制燕晉二省,而且他也想到過軍隊屯糧。便可減輕百姓負擔。可這也是明年的事情,卻解不了燃眉之急。
這時呂思遠開口道:“殿下可能最憂心的是二十萬大軍糧草不足,怎麼熬過明年春天,對吧!”
朱棣精神仁振,還是呂思遠務實,一句話便說到了點子上,他連忙問道:“不知呂先生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殿下,我的建議走向朝廷妥協,讓出河北、山西兩省的官員任免權,同時將世子送到京城為質...”
呂思遠的話沒有說完,朱棣便連連擺手道:“這怎麼行!把官員任免權讓出去,不就是實際讓出了這兩個省嗎?”
“殿下請勿燥,聽微臣說完。”呂思遠微微一笑道:“我們的目的是要換取貿易的可能。今年南方大熟,糧價便宜,我們便可以從南方購糧。以解燃眉之急,至於的方官任免權,只要我們軍隊實際控制住兩省,就不怕他們翻天。”
旁邊的韓潞冷笑一聲道:“呂先生想得天真了,你認為李維正會給我們養活軍隊的糧食嗎?”
“一定會!”呂思遠肯定地說道:“以朝廷現在的實力,進攻河北不成問題,可他為什麼不打,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他是擔心北方蒙古人趁機南下,所以他也想穩住河北、山西的局勢,只要我們表現出誠意,我想李維正會答應的。”
韓潞還是堅決反對,他起身跪下道:“殿下,世子是藩國之本,怎能再送回京中為質,要送。就送高熙去。”
說到這裡,韓潞狠狠地瞪了呂思遠一眼,這明擺著是呂思遠想借刀殺人,想改立高熙為世子的柬劣手段,燕王也猶豫了,現在危機四伏之時,他也不想輕易改換世子了,他現在已經現,自己的手下以邱福和朱能為代表,分裂成了兩派。朱能支援長子高熾,而邱福支援次子高熙,他們日日爭吵,如果一旦改立世子,必然會造成大亂。
他沉思片刻,便斷然道:“不要再爭了,我已作出決定,可以讓出官員任免權,但世子不能去,讓三子高凝進京為質。”
……
啟元元年十一月,燕王派特使韓潞抵達了京城,而此時李維正也從遼東返回了京城,經過幾輪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燕王以書面形式公告天下放棄稱帝的野心。其次山西、河北兩省的官員由朝廷任免,燕王不得干涉,且稅賦也和朝廷一致,實行十五稅一,所收稅賦可以交與燕王養兵,不足部分以貿易方式解決,同時,燕王三子朱高炷赴京城為質。
達成了協議後,燕晉兩地稅賦立降,地方官大換血,流民潮也漸漸地止住了,但為了實際控制兩省,啟元元年十二月,燕王命次子高熙率軍八萬出任讓。西都督。鎮守太原,大將邱福為副將,謀士呂思遠也一同前去輔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