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的方案是效仿唐制,京師為主幹,地方為枝葉,將全**隊集中到京師和鳳陽,尤其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部署了大量防倭的軍隊,可是現在倭寇已弱,實在沒有必要在沿海部署重兵,可將他們悉數調入京,在衛上面再設軍,與都指揮使司平級,可分為數軍,每軍十萬到二十萬人,再用李景隆、徐輝祖、徐增壽、耿柄文、張翼、高巍、盛庸等經驗豐富的大將領兵,直接向陛下效忠。臣已經計算過,這樣京師和鳳陽一帶可屯兵一百五十萬,有這一百五十萬軍隊為底,陛下便可以在一兩年內練出雄兵百萬,何愁大局不定。”
朱允炆已經很動心了,不過他還是有一點點不放心,又問道:“如果把軍隊悉數調入京,那地方空虛,諸王會不會趁機擴張?”
黃子澄笑著擺了擺手道:“陛下沒有聽明白我的意思,我大明有二百五十萬軍隊,京中本身就有五十萬,實際上我只調一百萬進京,這一百萬並非是北方之軍,北方之軍不能動,由都指揮使和布政使聯合指揮,監視諸王,還是歸兵部統帥。臣指的是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廣、河南、山東等七省的軍隊。它們離藩王較遠,可將它們調入京師附近部署,這樣,藩國有匕,京師有鐵拳,誰敢妄動就打誰,最多準備兩年時間,陛下便可以從容削藩了。”
“砰!”地一聲巨響,朱允炆拍案而起,“師傅所言極是,朕准奏!”
………………
李維正是三月二十四日抵達了京城,和諸王一樣,他並沒有進京,而是住在自己位於京師西南的家中,他的三千軍隊也駐紮在宅子附近,沒有進入朝廷指定的軍營,事實上,十幾個諸王各自都帶護兵前來,沒有一個人進駐朝廷的軍營,而是各自部署在京師附近,許多關係好的藩王更是連成一片,駐紮在李維正宅子附近的,還有遼王和寧王,在李維正積極斡旋下,他們三人已經結成了攻防同盟,聯合起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成為了大明王朝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勢力。
這天下午,李維正正在聽取方嵐的彙報,方嵐確實很能幹,自己吩咐他的事情都一一得到了突破,而且在宮中也收買了數名有點地位的太監。尤其使李維正滿意的是,方嵐找到了齊泰的軟肋,不過讓李維正有些惱火的是他的岳父葉天明,居然又一次以公開上書的方式,再次申明與自己斷絕關係,又把自己推到了風頭浪尖上,殊不知他這樣做,會讓很多人產生聯想,以為朱允炆要對自己下手了,從而影響到他的計劃,他實在不理解葉天明為何會做出這麼過激的舉動。
這時,一名親兵來報:“齊尚書來了,正在府外等候。”
李維正一怔,但立刻又笑了,今天早上他已經得到了訊息,朱允煩特地下詔,保證諸王的安全,其中也點了他李維正的名字,也就是說同樣保證他的安全,他便隱隱猜到了朝廷的策略,正如他想的一樣,暫時不削藩,先穩住諸王,等待條件成熟再動手,齊泰前來,也就是想向他說明這一點,當然,既然是齊泰過來,那就說明張傑那顆棋子起作用了。
“開大門,迎接齊尚書!”
李維正立即起身親自迎了出去。府門外,齊泰正揹著手在臺階上來回踱步,一百多名隨從正遠遠等候,確實,齊泰這次主動來找李維正是有一點個人的想法,他的愛妾幾次勸他,不要人云亦云,認定李維正會造反,要給自己留條後路,說不定將來削藩失敗,他們會逃到高麗去。
儘管齊泰一直認為婦人不可干政,但他自己卻私下認同了愛妾的建議。其實他也知道,李維正和藍玉不一樣,藍玉明擺著奪取貴州自立了。而李維正的遼東總兵、定遼侯卻是先帝所封,命他打擊倭寇,看管高麗和女真人,雖然上次他不肯奉旨進京,也是為了躲避先帝的毒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李維正和雲南沐春是一個性質,都是手握軍權的封疆大吏。
而新皇和他決裂也是聽了自己和黃子澄的勸告,事實上齊泰也不相信李維正有造反之心,他可不是藩王。和新皇沒有切身利益的衝突,最多是想做高麗王,所以他也開始替自己考慮後路了,真的削藩若失敗,被秦王或燕王奪了江山,他能逃到哪裡去?躲在大明任何一處都會被人告,高麗確實是個不錯的去處,這是他從私利考慮。
而為公考慮,作為新皇的師傅,齊泰也意識到皇上應該和李維正和解。把李維正爭取到朝廷這一邊來,不能讓他被燕王所得,尤其是李維正和遼寧二王明顯結為一體,爭取到了李維正,也就是爭取到了三人的二十幾萬軍隊,若燕王造反,便可牽制住他南下。
正因為有這個於公於私的想法,齊泰才故意激葉天明,斷了他成為李維正聯絡人的可能,而他自己卻來抓這個機會。
齊泰正想著,李維正府上的大門忽然開了,只見李維正笑呵呵地迎了出來,“齊尚書大駕光臨,在下不勝榮幸,歡迎至極!”
齊泰見李維正非常客氣,笑容真誠。他心中的一點點擔憂也隨之消失了,他也拱手笑道:“李總兵客氣了,兵部對遼東照顧不周,我特來請罪!”
說完,他真的向李維正深施了一禮,李維正連忙扶住他,肅然道:“齊尚書不可這樣,遼東是朝廷的遼東,和李維正無關。”
齊泰臉上露出了感動之色,“李總兵能這樣想,皇上必將欣慰之極。我今天來就是想代表皇上和李總兵談一談,消除過去的一點誤會。”
李維正卻微微一嘆,他從懷中取出了一方白綢道:“我一直不明白皇上為何對我有了猜忌之心,我李維正是記恩之人,這方白綢是先太子遺命,我時刻收藏在身邊,不敢須臾忘懷,請尚書大人替我把它交給皇上。請皇上相信,遼東從來都是朝廷的遼東,以前是,將來還是。”
齊泰接過白綢,眼中不由露出一絲愧色,他也誠懇地說道:“過去我因李總兵是錦衣衛出身,又無科班學識,所以心中總有些瞧不起大人。可事實證明我錯了,真正的忠誠之士和讀書無關,我願與大人細談。消除我們過去的誤會,不知大人願不願意讓我進這個門。”
“齊尚書,請!”
………………
就在這天晚上,方嵐從宮中得到朱允炆已經決定將沿海軍隊調入京城的訊息,急趕來稟報,李維正大喜過望,立刻命心腹赴遼東傳達他的命令,再向臺灣增兵兩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