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躬身行禮:“是,臣必不負陛下所託,把蒙中治理好。”
朱慈烺關心的問道:“那你打算從哪裡著手?”
陳子龍立刻來了精神:“臣打算從三個方面著手,繁榮經濟、普及教育、共享衛生。
繁榮經濟方面,一個依靠各墾殖公司打下的底子,再號召松江那邊的商會投資辦廠,消化掉草原上的物資。招募更多的當地牧民做工。
然後以工廠城鎮為依託,修建更多的避寒城,劃分牧區,推廣牧草,讓更多人從放牧變成半耕半牧和定點放牧的生活模式。
普及教育從幼兒開始,一直到小學中學,讓所有牧民的孩子都必須入學讀書,讓他們從漢話,寫漢字,從小就認同自己為大明公民的身份。
除了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之外。還利用騎兵第四師退伍士卒和賞金獵人迴歸的人員,他們接受的新思想新教育見識過外面的世界,讓他們成為教育典型影響身邊的人。
還有就是衛生方面,一直以來草原上都缺醫少藥,不僅人的病沒有人治療牲畜的病也沒有人治。
牧民要麼依靠老人的經驗要麼就找薩滿巫醫等治病。
雖然他們缺醫少藥,但是他們對於醫生還是很尊重的,如果在草原上普及關內的基礎醫療體系那麼草原牧民的向心力一定會顯著增強。”
朱慈烺聽完之後並不是很滿意:“這些措施都很好,但是你確忽略了關鍵問題,改土歸流,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把這些牧民納入大明的文明體系,納入大明管理體系,何為管理呢?
自然是法治,所以對於牧區宣傳並執行大明律,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法律上的認同一視同仁,才能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屬於大明管轄。否則無論是經濟補貼,教育扶助還是衛生救濟只會讓他們覺得大明在捧著他們。
胡人畏威而不懷德,如果只是一味奉承只會讓他們恃寵而驕。要一手大棒一手蜜糖,聽話給予獎勵,不聽話就狠狠的敲打!”
陳子龍聽得猶如醍醐灌頂,最近制定計劃總是被下面的人提醒是不是太多了?他一直沒有反應過來。
皇上這次直接提醒陳子龍一下子反應過來,下面的人說的就是自己的理念只有恩沒有威。
聊完這些之後朱慈烺對陳子龍又交代了一些細節。第二天一早大部隊繼續東進了。
路上紮營的時候因為不著急,朱慈烺和禁衛騎兵師舉辦了馬球賽。晚上舉辦了篝火晚會。
崇禎是玩的嗨皮了,喝酒喝的開心的時候還跟幾個妃子一起共舞了一曲。
到歸化城的時候桂喜悄悄的來告訴朱慈烺:“有額哲部的人給太上皇送來美女十名是否進獻?”
朱慈烺聽完眼睛眯了起來,這些傢伙是找死呢:“普通女子玷汙皇家血脈,異族除非公主王室成員其餘人不得隨意進獻!”
這個例子不能開,要不然以後崇禎是出去旅遊還是出去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