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物價上漲的原因可以看出,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增加,生產的數量不足,這一點要引起足夠重視。
我們不能強制定價,這解決不了供需矛盾,只會催生出更多的犯罪。
我們也不能抑制需求,因為百姓不買這個就會買那個,當手裡有了錢之後,就要有消費。
我們只能想辦法增加產量,隨著疫情的持續,大明已經不像一開始那樣無所適從,所以各種生產都要回到正軌。
大家也看到了,當百姓手裡有錢之後,對商業的促進作用。
但是農業能讓百姓變得有錢麼?人力是有限的,即使你再努力一年能種一百畝地麼?
只有工業,只有工廠能增加百姓生產的效率,就像紡織廠,一個工人織布的數量相當於一個織工的三十倍乃至四十倍。
工廠不僅促進了百姓增收,同時也多生產了物資,讓大明物資更加豐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明的所有織工都使用機器,所有的效率都提高四十倍。
以前百姓一年只能買起一套衣服,現在可以買得起四十套,那是一個什麼景象!
其他物質都是一樣的原理,就像曬鹽,以前只能依靠潮汐,只能在低窪的地方曬鹽,現在有了蒸汽抽水機,鹽田的規模擴大了多倍,還更節省人工。
這也是為什麼食鹽降價的一個原因,因為成本降低了,將來只要運輸成本再降低,大明的鹽可以降到五文乃至四文錢。讓百姓實現吃鹽的自有!
物資的極大豐富,百姓手裡有錢,糧食夠吃,那麼大明將會是一個什麼富足的景象?
所以推進工業化是你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不僅是為了盈利,更是要引領大明的未來,為大明百姓謀福利!”
朱慈烺的話沒有人反駁,皇明商號是蒸汽機最先實驗的地方,凡事有蒸汽機的地方都提高了效率,這個是事實。
賽伯溫和李通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論調,不過兩人都沒有插嘴,賽伯溫再想要是大明要是所有的織工都換成蒸汽機,那麼生產提高四十倍,那麼一年光收棉布稅收豈不是都八億兩以上,那該是多麼巨大的一筆收入。
李通再想,要是大明國力提升四十倍,那麼他們軍部豈不是能要到的軍費也增加四十倍,大明招募四千萬兵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不對!李通皺起眉頭,大明根本湊不出四千萬兵!
接著他眉頭又舒展了,大明幹嘛要有四千萬兵,只要有一千萬,世界還不都是大明的!
至於推廣蒸汽機,關他們什麼事情?現在蒸汽機一直不夠用好吧,包括那些商人都排著隊等著呢!還愁沒人用?完全不知道陛下為啥要說推廣?這不是推廣的挺好麼?
朱慈烺說的興起:“現在蒸汽機在初級階段,大明的蒸汽機使用也在初級階段。朕現在交給你們一個課題,如果給你們一臺蒸汽機,你覺得你們那個行業該怎麼使用。
如果你們需要蒸汽機,希望蒸汽機具有哪些功能!每個人都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