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大明穩定的基石,相比於基石來說,糧票僅僅是花裡胡哨的裝飾。
不能為了裝飾的好看,去破壞基礎的穩定,所以糧票和糧食兌換的問題佔時還不能解決。
朱慈烺覺得有些搞笑,糧票可以跟糧庫換糧食,但是糧食確換不了糧票。
這邊正處理糧食問題,外面貴喜走進來:“殿下,永平鋼鐵廠王富貴求見。”
朱慈烺嗯了一聲:“讓他進來吧。”
王富貴雙手捧著一個紅綢蓋著的盒子欣喜的來到正殿:“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您要的彈簧鋼,工匠們生產出來了。”
朱慈烺聽了也是大喜,彈簧鋼!這個可是好東西,要是真的生產出來,那制約燧發槍研製的最後一個難題就攻克了。
看到太子的欣喜,貴喜從王富貴手裡結果拿過托盤確認安全之後,呈送給朱慈烺,朱慈烺掀開紅布。
只見托盤上放著一小疊金屬薄片,朱慈烺夾起一片金屬片,抓住一頭輕輕彎曲另一頭。
彎曲到兩頭並在一起之後鬆手,整個薄片猛然彈起,然後輕輕晃動。
朱慈烺愣了一下,這好像不能代表什麼吧?成不成還是要裝進槍裡才知道。
燧發槍其實跟火繩槍結構上並沒有多少創新,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燧發機構了。
初期的燧發槍存在發火率底,火石易脫落,結構複雜,故障率高等缺點。
其實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彈簧鋼的質量不過關,就是這個一個小小的金屬片。
它起到的左右就是為燧發火石鳥嘴積蓄能量,當扳機扣下去之後,彈簧積蓄的能量瞬間釋放,然後鳥嘴的火石敲擊在火石板上打出火星引燃火藥激發紙彈。
彈簧鋼的質量不過關,那麼就會造成擊發無力,火星偏少,導致發火率底的情況。
為了增加發火率不得不增加結構,這就導致了故障率高,因為結構複雜故障又難以修理。
所以四個缺點其實最後都是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研製出合用的彈簧鋼。
彈簧鋼除了燧發機構之外,鐘錶發條也要使用,還有馬車的減震,大炮的減震機構,特別是炮艦上要是有了彈簧減震機構,那麼復位技術就變成了可能,能顯著增加裝彈發射速度。
想要穩定生產彈簧鋼的前提就是鋼材的質量穩定,想到這裡朱慈烺開口問道:“鍊鋼爐生產穩定了麼?”
王富貴擦擦額頭小心的說道:“上月我們開了五爐,總共成鋼四爐,有一爐練成了白口鐵。”
朱慈烺開心起來,百分之八十的成鋼率,至少鋼材的產量穩定了:“很好,繼續努力,爭取培養更多的人建新爐子,早日提高產量。”
王富貴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鼓起勇氣實話實說:“目前生產的鋼質量還不能滿足銃管和炮管的使用要求,太脆耐壓性不好,生產車軸也不行,耐磨性不好。”
朱慈烺當然之後,這些後世都是特種鋼才行吧,現在銃管和炮管還在用熟鐵,而車軸這種東西用的是純手工的百鍛鋼。
不過技術的革新除了不斷的科研投入,還要大規模的生產,產量上去之後,應用領域多了,各種相應的東西都能慢慢發明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