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夜過後,書院重新歸於平靜。淞西虹的離去,看起來就好像是一滴水溶入了大海,並未掀起多大風浪。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因為絕大多數學子其實並不知道昨日的那陣清風代表著什麼,於他們而言,數月之後白鹿洞的招生考試才是重中之重,他們自然得在這段時日裡拿出比輕輕更為努力的狀態,好希冀著到時自己能夠有多一分進入白鹿洞的機會。而昨日那些為淞西虹的離去而駐足頓首的教習們,也是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狀態。這倒不是說他們薄情寡義,而是因為修行之人的思想境界早就超越了尋常之人,自我調節的能力也要優於常人,對生於死的看法也自然與常人不同。尋常人視生離死別為至悲之事,面臨此事會在短時間內無法自拔。那是因為他們對死亡充滿恐懼,下意識以為活著才是最美好的,最值得歡喜的。而在修行者的世界,生於死並沒有所謂的界限,他們更認可“生亦何歡,死亦何懼”,死去也不再是終點,而是新一輪的開始。
而這點,從第二日李青山在給他們五人授課時的狀態上便能體驗出來。李青山今晨的狀態一如昨日,當他看到江野手中的那柄一株蓮時,也沒有產生什麼悲傷情緒,反而是流露出一絲欣慰,多了一份期待。只是這份期待,他並沒有直接表露出來,而是隱藏在了自己的內心深處。
……
“修行是什麼?修行就是在生命旅程之中尋找一種智慧,一種可以感受天地萬物脈絡的智慧。”
李青山誦出這段話,看著幾人微笑道:“想必所有有關於修行的初級書籍裡,在開章都會有這樣一段解釋修行的話語。每一個修行者都可以對這段話倒背如流,只是關於這段話,我相信每一個修行者,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而隨著理解的角度、深度不同,修行者將來能達到高度也亦有所不同……今天,我便想跟你們幾個探討一下,你們對這段話的理解。”
“陰九幽,你們幾人中你的境界最高,你先來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見李青山第一個挑出陰九幽作答,鍾三郎的心中隱隱生出一絲不甘,暗下決心自己總有一日要超越陰九幽。蘇山與第五嫣然則是沒有鍾三郎那般想法,而是全神貫注給看向了陰九幽,想看看他究竟會如何做答,雖然他們都不是很喜歡陰九幽這個人,但關於陰九幽的境界,他們心底裡其實也是敬佩的。
然而,陰九幽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是令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學生對這段話沒有理解。”
陰九幽繼續開口道:“學生覺得先生此問無理。這段話本來就是為普通人解釋什麼事修行的一段話,它的意思本就是字面本身所表達的意思,先生讓我們過度解讀這段話,就相當於是在問我們一加一為何等於一……”
聽著陰九幽的話語,鍾三郎先是覺得他太過自負,但細細思想起李青山剛剛的問題之後,他倒是覺得陰九幽的話完全站在理上。而第五嫣然和蘇山也是一幅恍然大悟的樣子,因為李青山剛剛問的問題是對這段話的理解,而非對修行的理解。
“哦?你們幾個呢?也覺得我這個問題是廢話嗎?”李青山看向他們幾個問道。
江野聽著這話,亦是沒有言語,但心中卻是微微一笑:“這都多少年了?書院教習在正式授第一堂課的時候,還是喜歡先玩一遍這種類似於腦筋急轉彎的套路,來試探學子的反應能力。”
見他們幾人皆是沉默的認可了陰九幽的話語,並無一人回應,李青山不禁會一笑,說道:“不錯,看來你們剛剛都注意聽我的問題了。”
“其實,這的確是我故意玩的一個小套路,我就是想借此看一下你們的反應能力,同時亦是想透過這個小問題而為你們以後的修行做到警示,修行如此,其它方面亦如此,在以後的路上,我希望你們無論是遇到何等困惑,都當憶起今日我之事,要學會不被旁言所左右、懂得尋其本源,唯有尋得本源才能思得破解之法。”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
李青山微微一笑,看著陰九幽道:“那麼修行呢?你又如何看待修行?”
聽得此話,陰九幽亦是不假思索道:“學生認為修行應該是爭朝夕,惜韶華。”
“爭朝夕,惜韶華。”
李青山品味著六個字,點了點說道:“不錯,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修行之路本就是充滿了艱難險阻,是一件極為耗費時光之事,唯有不辜負一寸韶華,爭分奪秒的抓住一切可修行時間,才能更早的通向大道。”
李青山點評完後,看向鍾三郎道: “鍾三郎你呢?你又怎麼看待修行?”
見李青山問向自己,鍾三郎也沒怎麼思索,直接回答道:“學生認為關於修行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所以修行本身應該一個探索的過程,與世間萬物相比,人應該是最渺小的,可人的思維卻是無限大的,我們好奇山的那邊是什麼?所以,我們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好奇海的那邊是什麼?我們又造出了類似於帆船這等事物……可是這些終究都是外物,於是我們便想到了開發自身寶藏,所以便有了修行。”
說到這裡,鍾三郎故意觀察了一下眾人的反應,見大家都是饒有興致的關注著自己,李青山更是在等待下文,突然嘿嘿一笑,衝李青山行了一禮道:“先生恕罪,以學生的思緒,暫時就只能想到這些,剩下的還望先生補充。”
李青山聽完他這番話微微一笑,說道:“沒什麼補充的,今日主要是探討,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你所認為的修行是探索,其實很對。最開始的時候,修行境界其實是沒有界定的。正是因為前人的一次次探索嘗試,才逐漸有了修行九境的說法,一境開悟,二境橋引,三境彼岸,四境搬山,五境移海,六境曉天,七境寂滅,八境歸一,這每一層境界所代表的意義,皆是需要修行者自己去認真探索,旁人告訴你的,終歸只能令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