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這完全等於承認了寒國人在偷文化的這個行為。
這在寒國全體被洗腦的大環境下,金尊希有活路?
這是根本不給網際網路五常之一,大宇宙國的民眾面子。
說是國恥都不為過。
但真的沒有好處嗎?也未必,起碼,如果裝下去,不少其他國家的網友們,會對金尊希豎起大拇指,並且能夠洗白之前和李景霖在“練琴事件”上的問題。
而反對呢?
站出來說“首先李景霖說的不對,我倆一直不對付,我也不是他說的那樣的人”“其次,我們寒國沒有偷文化,那些文化就是我們寒國的。”
是,這麼說固然是能夠安撫掉本國的民眾。
但真敢這麼做,那這次金尊希的臉可就要徹底丟乾淨了。
可想而知,會掀起巨大的波瀾,一定會有無數人舊事重提,李景霖更是可以順勢正大光明的對“偷文化”這種話題發表意見,並且動一些刀子。
屆時的損失,恐怕就不是他一個金尊希所能夠做到的了。
至於金尊希本人?
那就會被李景霖正大光明的在專業技術領域上,再次扇出一記響亮的耳光。
反正,裡外裡,左選右選。
這金尊希都不會好受的。
李景霖可太清楚了。
在國際上混,無論你說哪種觀點,都不會好過的。
所以,文化藝術領域中,絕大多數混於國際上的公眾人物,都秉持能不說就不說,能少說就少說的原則,面對類似選邊站的事情,若不是逼急了,都只會含糊其辭的迴避類似的話題。
傻子畢竟只是少數。
很快。
採訪結束。
而bbc的藝術版面上,果然也將這次的採訪,放在了非常亮眼的位置之上。
沒什麼比公眾人物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更令人有探知慾了。
之所以很多普通人,會經常好奇一些明星的八卦。
其實本質上,便是一種“窺私慾”。
會對別人的隱私產生一種強烈的興趣,並且主動打探,偷看。
窺私慾的本質,是所有人都擁有的“控制慾”。
音樂心理學,那也是心理學,稍微延伸一點是很正常的。
李景霖當然明白觀眾們會對什麼津津有味。
可想而知。
這個報道釋出以後,果不其然,許許多多的網友都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津津樂道的看著報道中所描述的,關於李景霖和金尊希衝突始末的“真實原因”。
並且,還興奮的展開討論。
“原來是這樣!”
“哈哈,李景霖真耿直。”
“沒想到金尊希能有這一面啊?事情反轉了?!”
“你對寒國人偷文化的事情怎麼看?”
網友們是真的很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