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文明很早以前就開始計劃著逃離三體星系。
最開始是因為三體問題無解,三顆恆星無規律的運動,讓三體文明一次次的走向毀滅,為了讓文明能夠延續下去,他們必須拋棄故鄉,去往一個永遠恆紀元的恆星系統。
很自然的,三體文明將目光移到了隔壁的太陽系,由單顆黃矮星構成的恆星系統,那裡有著永恆的恆紀元,四顆氣體行星、四顆固態行星。
在三體文明眼中,太陽系就相當於陶淵明所描繪的桃花源,托馬斯.莫爾筆下的烏托邦,聖經裡記錄的伊甸園,那裡集合了一切的美好與未來。
雖然三體文明為了生存而壓制感性思維,但這不代表他們徹底的杜絕這種情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類擁有,三體人同樣也有。
三體第一艦隊便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宣佈組建。
後來,因為人類和三體文明的聯絡,三體文明知道了地球,知道了太陽系裡存在著這樣一顆富含大量液態水的宜居星球,更知道了人類文明技術進步的速度。
一個歷史等同於戰爭史的陌生文明,霸佔著猶如天堂般富饒美好的世界,預計將在幾百年後徹底甩開三體文明。
哪怕三體文明不主動去接觸,對方也必然會發現三體文明,從知道的情報來看,等到對方主動與三體文明接觸時,三體人極大可能將迎來種族滅絕。
巨大的生存危機感迫使整個三體文明從上到下都失去了本來該有的理性。
亦或者說,這就是在生存思維下的理性選擇。
三體第一艦隊在沒有籌集到足夠規模的反物質燃料前提下,進行簡單的反物質收集改造後,便匆匆啟航前往太陽系。
艦隊將在航程中透過收集沿途的反粒子來作為飛船加速的推動力。
在此之後,因為三體文明對人類文明的戰爭行為,還有智子工程中毀滅魔眼文明的事情,沒過多少年,三體文明便參透了黑暗森林理論,瞭解到在這個宇宙中文明被毀滅的普遍性,更加深刻的明白他們與人類之間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
三體文明毀滅人類,奪取太陽系的決心,在這段時間中達到了頂峰。
然而,從太陽系中一個名叫楓.泰勒的人類,安排了一艘特殊的殖民飛船,派遣到距離太陽系約六光年的一顆紅矮星系統開始,三體文明逐漸改變了對太陽系的態度,也改變了對人類的態度。
三體文明逐漸從‘入侵’,過渡到‘逃亡’上,他們不想要太陽系了,也想著滅絕人類文明。
人類的殖民船佔領新的恆星系統,沒有量子糾纏通訊技術的人類,要想聯絡太陽系,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利用恆星的反射面,讓無線電資訊達到恆星級功率。
知曉黑暗森林法則的三體文明,自然是非常清楚,在靜謐的森林中不停地大聲講話,意味著什麼。
更要命的一點是,人類對這件事一無所知,因此,‘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也就不成立了,無關乎對死亡、滅絕的恐懼與否,只是存粹的無知。
因為無知,所以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