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弘範主管的辦公室裡,日本國和高麗國的四個船長縮手縮腳地坐在了長條軟蹋之上,連服務員給他們倒的四杯清茶都不敢隨意喝。
我有那麼嚇人嘛?!
張弘範主管努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也許長期與印加人打交道把自己的表情固化成威嚴了?!
他拿出十分的熱情說:“你們能從幾萬裡之外來到這裡經商,真真是了不起!”
說完,他伸出了大拇指來加強讚賞的意味。
“請喝茶!”
他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那些人輕鬆了些,也端起茶杯來喝了。
慢慢的,那四個船長開始你一句,我一句談論起來了。
原來,他們能來這裡完全是被棉布產品市場逼迫的。
大約七八年前吧,棉布市場緊俏時,日本國和高麗國依靠童工以及極低的人工費用,可以在棉紗及棉布在大宋和聯邦帝國的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雖然質量差一些,但是完全可以走低價售賣的路子,快出快進,成就了不少的作坊主。
一時間兩國的主要城市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棉紗和棉布作坊。
他們從聯邦帝國和大宋帝國的民間工廠偷來了“先進”的紡紗和織布技術,特別是水利紡織和織布裝置!
夏天時加快生產,冬天時用人力和畜力替代……很是興旺了一氣兒!
最起碼本國的市場都夠他們吃下來的……高麗國內與日本國內也同樣能有適合種棉花的地方,如果原料不夠,還可以去聯邦帝國的山東地區或是大宋帝國的山東西路購買。
後來,天竺地區和澳洲地區、南開地區也產棉花了,原料還越來越便宜了呢。
他們高興沒有幾年,聯邦帝國的流求本島棉紗廠和織布廠紛紛出賣了自己的老式裝置,開始換成蒸汽動力式生產了。
大宋帝國和日本國、高麗國的一些商人爭相購買那些舊裝置,那些都是鐵木結構,不用細看就能看出還能用上十幾年!
但是,他們後來發現,聯邦帝國的棉紗和棉布,甚至麻紡以及混紡產業快速發展,而且當澳洲和天竺地區也開始出產棉紗與棉布後,他們的產量簡直高的驚人!
甚至還有人揚言,讓天下之人盡穿聯邦帝國的棉布……從此再無衣衫襤褸之徒!
好吧,這似乎不是狂言。
棉紗及其棉布的價錢快速降低……隨著時間的發展,日本國和高麗國的生產作坊發現他們的生產要承受不了了,無論怎麼壓低成本,也無法像以前那樣掙錢……
大宋帝國的生產作坊想辦法向大宋的內陸轉移……由於距離的原因,再加上大宋境內多如牛毛的過境稅,暫時還能頂住聯邦帝國棉布產量快速的提高,價錢快速的降低的衝擊。
但是日本國和高麗國不行啊,他們基本沒有什麼腹地,再加上海上運輸哪裡有成本可言啊,他們原先運到聯邦帝國和大宋帝國的海上優勢,現在變成了聯邦帝國運往他們國內的優勢!
作坊主和廠主叫苦不迭,但是老百姓高興啊,棉布降價了,誰還願意穿麻布衣服呢?!
聯邦帝國的棉布與國內生產的棉布價錢差不多的話,誰不去買聯邦帝國的棉布呢?!
人家的棉布細密結實,而且顏色越來越多……日本國和高麗國的作坊主和廠主手裡積壓的棉布越來越多,他們當然捨不得打折賠本出售了!
那是他們的血汗啊,反正棉布放著也不會壞。
但是天無絕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