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葉子還可以養蠶,張國安在那面的世界時,有這樣用過的,但是,那樣生成的蠶絲,別說和桑蠶比,就算是和柞蠶比,也是粗多了,但是粗有粗的好處,更結實一點不好嗎?中下層的窮人家裡也是需要的,再說了,它會是工業上最好的濾布材料之一了。
那個廂首果然是還懂蠶業,他笑了一下說:“某隻看到可以用蓖麻葉子或柞葉、梨樹葉來充當桑業,未聞用木薯葉子……”
當然了,他要是聽到過就見鬼了。
他望著那山坡上的木薯說:“若是此物真如土豆和地瓜的產量……天神啊,天下若還有飢餓,那該是造了多大的孽……”
張國安一點也不想和他探討這個問題,直接就把他安排成茶業、蠶業、胡椒業種植和管理的總負責人。
蠶種的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不管他是用桑蠶種改喂,還是找能吃蓖麻葉的蠶種,哪怕是他自己去野外抓野蠶,人工餵養也行……反正就是要把多餘的木薯葉子用光了,還要出蠶絲。
大宋玩精細的,咱們玩粗狂獷的!
桑葉價格不低的,木薯葉子基本不要費用,至於人工費用,那個兩方是一樣的了。
如果能把絲綢賣成棉麻價錢……流求島就又有一項有力的商貿專案的。
安靜則領著女人們加工粉條,這種奈貯存的商品,一推出來就受到大宋市場的歡迎,她還沒有怎麼推廣食用方法呢,人家自己就開始發明了,特別是加上西紅柿、圓蔥、土豆、地瓜、花生和捲心菜之類的蔬菜,流求島也往外運送換錢鈔和其它的物資。
跑船的人就沒有不買土豆、圓蔥和捲心菜的,這物件雖然比不上粉條耐放,但是遠比這個時空的一般蔬菜好多了。
張國安以前問過蔡二郎船長,他們遠航時吃什麼菜,他沒有想到,人家還真有自己的辦法。
他們帶了足量的黃豆和綠豆,還自己發豆芽呢!
而且有時候還在船上養豬!
張國安當時就佩服萬分……但是他也問道:“如果你們知道養豬,為什麼不捕捉一些海龜呢?只要天天給它淋點海水……它能活很長時間?”
蔡二郎船長當時驚奇地說:“那活物外形可怖,能食乎?”
好吧,張國安無語了,海龜還不夠可愛?它的味道賽過雞肉了……
張國安想的辦法是,那些去挖鳥糞石的人,順便都給我抓一些海龜來,然後專門放進一個大水泥池裡,灌上一些海水,想吃的時候就讓人抓上一隻上來,殺了後,用辣椒和麻椒去了腥氣,好吃。
這樣,才開始讓大家適應了。
但是,沒有用他推廣的是海龜蛋……這個經常出現在他們的食堂裡。
食物的多樣性,讓流求島上的人們遠比其他地方人的動物蛋白質收入的多,當然,可能還比不上韃靼人。
所以說,張國安在準備大戰一場的大目標下,依然拼命發展和改變著他能影響的地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