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265年的7月份,八道河地區迎來了雙搶任務,所有人都要參與搶收和搶種。
先前,他們從那面的世界只帶了一斤的優質的傳統水稻種子,育秧後只能種上半畝左右的水田,但是,它卻是最早成熟的,因為這種六十日成熟的品種,要比大宋時空的品種早熟一些。
它的產量讓宋人們驚奇,這才半畝就有兩石多?!
張國安說:“這是殷地安國的良種,其實還有產量更高的,但是毫無味道------”
那個農民又指著遠處的玉米說:“那個玉---米也是殷地安國的?”
“對,還有一些你沒有見過的蔬菜都是!”
那個農民笑了,說:“小的最喜歡那西紅柿了,酸甜可口。”
他們帶的蔬菜種子,都在這面的時空發育良好,經過一個輪次的種植,現在基本都可以上了食堂的飯桌。
大食堂是無奈之舉,但是,這種形式對大型集體活動是必須的。
在雙搶時期,這種形式有力的支援了工作。
由於一直堅持三餐制,所有人的體力都得到了增加,特別是在他們只能以肉食為主菜的情況下,這是他們過去不曾有過的。
他們的身體由於攝於了大量的蛋白質,確實比過去要好很多。
或者說,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海洋民族,他們的身體基本上要比農業民族好一些。
他們一共開墾了三千多畝的水田,在這個時空裡,那些水稻成熟了,連續放水曬田,再重新泡田插秧,這可把大家都累壞了,但是人人都是開心的,這一次豐收表明,他們再也沒有關於糧食的擔憂了。
還有幾百畝的小麥,也一起收割了。
二十個半大小子還沒有從組織了大型圍獵的樂趣中走出來,就又一次輪迴做以前的事情了。
他們不得不又在育秧基地裡忙碌起來。
王徵相當不滿地小聲說:“我們是軍人啊,吳主家經常這樣說------”
鮑威連長也小聲說:“所以我們一切行動聽從指揮!”
王徵一時無語,他們只能聽從張國安主家的命令。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裡,所有的人都在揮汗如雨,這裡也包括張國安和安靜兩口子。
他們帶頭去勞動,卻沒有一點點做秀感覺。
因為這一切都是在為他們自己做事,不是為別人,沒有大量的糧食,就算手裡有大量的魚乾,他們也是總有一絲不安。
這也許就是農業型民族的常態吧。
但是,張國安也有辦法做一些防暑降溫的工作。
他利用硝酸/鉀溶於水時大量吸熱的原理來製冰。
他找了一個背陰的山洞,用羅馬式水泥建了幾個一個長兩米,寬一米,深二十厘米的池子。
他在池子底部鋪上硝酸/鉀,然後放上鐵鍋,先在鐵鍋里加上水,蓋上蓋子,最後再讓人往池子裡注水,直到完全溶解硝酸/鉀。
大約三個小時後,鐵鍋內可成冰,取出即用。
硝酸/鉀可以再生,最後將溶液用手搖抽水機吸到反應釜內,反覆用溫火蒸煮,然後再降溫結晶重新得到硝酸/鉀。
一日可產冰塊數百斤,後來人們把這裡叫製冰洞。
張國安的冰鎮生理鹽水也許真能幫助大家防暑降溫,整個雙搶工作結束後,也沒有出現幾例中暑的。
當然,他們也會早起幹活,中午避開陽光最足的時候。
黃祖副連長也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