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自稱下官,但對徐風雷依舊用了敬稱。
畢竟兩人才剛打交道,人家跟你客氣客氣,你總不能當真,真喊人家風雷兄吧?
他是不善人際交往,但不是傻嘛。
“好好……”
徐風雷點了點頭,問道,
“我聽聞你善觀天象,以知世事。我不太懂天文與易理的關係,也從未觀過天象。”
“這屬於是我的知識盲區了,你能給我說說嗎?若是涉及到機密就算了。”
雖說是李淳風‘請教’他,但實際上,完全是他在請教李淳風。
開玩笑,人家是五百年一出的天官誒!
自己在命理易數這一塊不過是個小嘍囉,頂多是仗著穿越者的先知優勢可以鐵口直斷,跟人家比差遠了!
如今有機會,自然要好好討教!
“沒什麼機密不機密的,徐公若想知道,淳風知無不言。”
李淳風笑吟吟的道,
“徐公可曾聽說,伏羲觀天察地,推演出了先天八卦。”
“文王又在此基礎上,著了《周易》。與此同時,還湧現了連山,歸藏等易學著作。”
徐風雷點了點頭。
這些基礎常識,他當然知道,
“所以,天象乃是易學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是本源。”
李淳風沉聲道,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周以來,湧現的有關易數的著作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
“本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故而,相比較各路衍生出來的占卜、預測、推斷之法,我更喜歡觀天象。因為那更接近本源,自然而言的,也就更準確。”
徐風雷恍然。
“原來如此,受教受教。”
他忙請教道,
“那天象,是怎麼個觀法呢?又如何將天象和人事聯絡在一起呢?”
現在他的模樣,就是個正在接受補課的差生……
“人事,小事也,變化寥寥,以尋常斷法推斷之即可;國事,極其複雜,牽扯甚多,才需要用到天象斷法。”
李淳風耐心解釋道,
“當然,一些重要的人物,乃是應運而生,他們的命數,自然會聯絡到天象。”
“比如陛下,比如徐公您,都是大唐重要的人物,必有天星對應。此之謂帝星、相星、將星等。”
徐風雷眉頭一挑。
“我也有對應的星宿?”
他頓時來了興致,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