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
政事堂。
李世民坐在主位上,一邊捻著鬍鬚,一邊託著手中的書信,神色甚有幾分愉悅。
“你們瞧瞧,瞧瞧。”
他將書信分給眾臣,笑道,
“朕還沒想著如何料理邊境匪患,這突利可汗倒是趕著趟的給朕上降表了。”
“諸位愛卿以為,這是真是偽?”
議政大臣們傳閱著突利可汗的“降表”皆是嘖嘖稱奇。
“自今年以來,突厥疲敝,無論內政還是外戰,皆是搞的一塌糊塗。”
長孫無忌感慨道,
“奚、霄等數十部草原部落都受不了突厥的苛政,投降了我大唐。”
“如今,竟連突利可汗都要來投降了,嘖嘖……”
“當初他兵臨城下的模樣還在眼前,這可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其餘眾臣皆是點頭。
他們的臉上,也都露出了和李世民相同的愉悅之色。
“依臣看,這突利可汗應該不是假投降。”
杜如晦分析道,
“從先前的交往來看,此人還算遵守信用,不似頡利可汗一般狡詐無常。”
“而這一次,他與頡利的決裂,其實是早有預兆。”
李世民眉頭一挑。
“哦?說說。”他饒有興致的道,
“方才輔機說邊境諸蠻部歸降我大唐,這便是兩個可汗的矛盾所在。”
杜如晦侃侃而談,
“突利可汗受命屯於幽州北部,正是邊關要塞,可就在這要塞裡,卻有幾十個部落反叛歸唐。”
“換作誰是頡利可汗,都絕對無法忍受這樣的叛變!自然要對突利這個實際管控人大加申飭。”
“而突利自然也不服,自頡利任用唐人趙德言後,苛政繁雜,國內部落苦不堪言,豈能不叛?這本是頡利治政的過失,憑什麼要他突利來擔責?”
李世民聞言,不禁哈哈一笑。
“這個趙德言,朕此前也聽說過,一個微末小吏,卻沾染了無數的官場惡習,其言諂媚,作風乖張,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他打趣道,
“這種人,在大唐混不下去,卻能夠在突厥翻江倒海。”
“嘖嘖……有他在那,好似勝過千軍萬馬吶!哈哈哈……”
他這一笑,眾臣皆笑。
“一個強大的帝國,永遠都是從內部瓦解來的最快。”
徐風雷評價道,
“這趙德言被頡利重用,顯然是加速了突厥內部瓦解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