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小娃,不依賴他們難道靠自己不成?
自己煮飯,自己做菜?
“四歲不小了,這些性格正好從小培養,要是長大一點,習慣了聽從我們的話,那還不好改過來,畢竟小傢伙現在是一張白紙,越長大,上面的字跡越多。”
“也代表他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都越來越定型。”
“反正有我們看著,多教導教導,也沒壞處。”
“我也不說希望他聰明絕頂,成為多麼偉大的人才,只不過起碼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人吧。”
蘇有為說出自己的想法。
楊琴想了想:“這些你想教就教,不過都說家庭一個白臉一個黑臉,咱總不能兩個都是黑臉。”
“那你負責教育,我負責關心兒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嗯嗯,好,那媳婦你唱白臉,咱們夫妻搭配,幹活不累。”
對於他的想法,楊琴沒有否決,只是讓他去執行。
本質上來說,楊琴比較屬於慈母,更喜歡包容孩子,關心孩子,操心孩子的事情。
但她也比較理智,知道太過的寵愛就是溺愛。
她也儘量在壓制自己的寵愛,不能讓孩子毀在自己手裡。
但是讓她對孩子狠一點.除了生氣的時候,其他時候都做不到。
在討論了一番孩子的教育問題後。
兩人開始收拾衣物,因為最多去兩天的原因,倒是不需要收拾太多。
隨便收拾一下就好。
蘇有為是打算週六把保鏢的事情處理好,週日去著名的迪士尼樂園玩玩。
時間比較緊湊,週日當天晚上還要回來。
不過如果時間不夠的話,跟幼兒園方面請一天假就好。
對於孩子的教育,並不缺少這麼一天。
而且幼兒階段,對於孩子的教育,那都是讓孩子多接觸新的事物,接觸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
在好的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
但那都是在課本上,或者微縮模型。
一些邏輯思維確實需要幼兒園專業的老師引導。
不過對於這個世界的瞭解,更好的是行萬里路。
這樣孩子瞭解這個世界就不會是從課本中瞭解,不會從影視作品中瞭解,不會從紀錄片中瞭解.
當初蘇有為了解這個世界就是透過課本,透過各種紀錄片,真正去看過的,並沒有。
只是在成年後,自己到處走走逛逛時,算是在真實的瞭解這個世界。
但成年後去了解,和小時候就瞭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現在既然有能力,蘇有為還是想讓陽陽真實的去看看這個世界。
提前看看書裡記載的世界。
這個年紀可能記不住,沒關係,以後多看幾次就知道了。
把東西收拾的差不多後,蘇有為找到柳管家。
“迪士尼的vip票買好了吧?”